[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6266.6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6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才;姜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港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32;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邓立忠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静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建筑 工程造价 现场 测绘 装置 |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对测绘装置进行安装测绘时,不仅操作起来耗费时间,效率低下,同时调节精度较低,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发明包括测绘仪,测绘仪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圆筒,且连接圆筒的下端内腔中设置有支撑组件,连接圆筒上活动安装有旋拧带动组件,连接圆筒内腔的中部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压气组件,连接圆筒的内腔底面上还安装有连接传动组件,本发明实现了操作者只需旋拧旋拧帽,即可达到多种效果,结构设置巧妙,不仅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提升了整体的安装效率,同时也可以完成对测绘仪高度以及水平角度的调节,提升了调节精度和测绘装置的使用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的状态信息,如空间、运动行为,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BIM技术中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是依靠各类信息采集及测绘装置收集完成的。
目前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利用三脚架进行支撑的,在实际使用时,通常需要将三脚架的三个支撑杆分别调整好角度后,再对每一个进行固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平整的路面,支撑杆通常都是设置成伸缩结构,长度调整通常都是人工进行拉伸及固定,在对测绘装置进行安装测绘时,不仅操作起来耗费时间,效率低下,同时调节精度较低,不方便使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都是利用三脚架进行支撑的,在实际使用时,通常需要将三脚架的三个支撑杆分别调整好角度后,再对每一个进行固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平整的路面,支撑杆通常都是设置成伸缩结构,长度调整通常都是人工进行拉伸及固定,在对测绘装置进行安装测绘时,不仅操作起来耗费时间,效率低下,同时调节精度较低,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现场测绘装置,包括测绘仪,所述测绘仪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圆筒,且连接圆筒的下端内腔中设置有支撑组件,连接圆筒上活动安装有旋拧带动组件,连接圆筒内腔的中部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压气组件,连接圆筒的内腔底面上还安装有连接传动组件,且连接传动组件设置在压气组件的一侧处,所述连接圆筒的下端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制套,连接圆筒的中部内腔中设置有内安装圆槽,且内安装圆槽的底面上分别均匀设置有三处底面贯穿孔,内安装圆槽的内腔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六个连接限制板,且连接限制板均分别设置在底面贯穿孔的两侧处;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端分别活动安装在连接限制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之间均分别通过万向节相连接,第二支撑杆上端的一侧端部固定安装有带动辊,且带动辊上设置有传动带,传动带的一端套接在连接传动组件上,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中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均相同;
所述旋拧带动组件包括旋拧帽和一端固定安装在旋拧帽一侧中部外壁上的限制外套,且限制外套的内腔中滑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一端部活动安装有防磨前抵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港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港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6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