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渣高效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2090.7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韦俊;农理敏;李一波;莫朝兴;谢庆生;方凌;唐政;农奋攀;邹金和;韦明朴;卢少华;朱宇华;彭龙;林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30;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渣高效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高炉冲渣水通过水沟流入一次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在所述一次沉淀池底部设置圆锥斗;利用泵将所述圆锥斗中沉积的细渣提升到曝气箱;细渣经过所述曝气箱缓冲后进入搅笼;经过搅笼分离后的水通过搅笼的溢流口流到所述一次沉淀池中,经过搅笼分离的渣落入皮带上。分离效果好,冲渣水中细渣含量低,设备故障率大幅降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率提高。气力提升机、缓冲消能曝气装置、小搅笼的组合,能实现高浓度细渣的自动提取、高效分离。少量细渣沉淀于平流沉淀池底,定期通过抓斗行车抓取、外运,抓斗行车还能兼顾日常维修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渣高效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高炉炼铁工艺配套使用的渣粒化系统,大都使用脱水器、大搅笼、转鼓进行渣水分离,技术上存在以下不足:
1、受原料、操作、设备等方面的影响,冲渣水中细渣含量大,无有效分离措施,大量细渣在冲渣水系统中循环、浓缩,导致系统内设备、管道磨损严重,故障率高,系统内积渣、结渣严重,清理困难,系统安全、稳定性差,维修成本高。
2、转鼓法渣处理工艺,热水池位于转鼓下方,细渣在热水池内沉淀结渣后,需长时间停机清理,清理难度大,影响生产时间长。
3、使用再循环泵将热水池内细渣抽到冲制箱,有效缓解沉淀池结渣,但再循环系统设备、管路磨损严重,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大量细渣进入冲制箱后,容易造成后续转鼓滤网堵塞,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4、增加大型平流池沉淀分离细渣时,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长期用行车抓渣,自动化程度低,岗位劳动强度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在高炉冲渣水系统中细渣分离效果差,结渣严重,清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在高炉冲渣水系统中细渣分离效果差,结渣严重、清理困难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细渣分离方法,尤其是一种细渣高效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使高炉冲渣水通过水沟流入一次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在所述一次沉淀池底部设置圆锥斗沉积细渣,进行一次细渣分离;
步骤B:利用泵将所述圆锥斗中沉积的细渣提升到曝气箱;
步骤C:细渣经过所述曝气箱缓冲后,分离出的渣水混合物进入搅笼;
步骤D:经过搅笼分离后的水通过搅笼的溢流口流到所述一次沉淀池中,经过搅笼分离的渣落入皮带上。
具体的,将所述水沟设置在所述一次沉淀池的两侧。
具体的,步骤B中,通过气力提升泵将所述圆锥斗中沉积的细渣提升到曝气箱,提升过来的高压力、高流速的气、水、渣三相混合物,在曝气箱内,经消能三通、缓冲隔板、出口百叶窗进行两次消能和三次气水分离后,分离出的压缩空气散逸至大气中,分离出的渣水混合物流入搅笼。
具体的,在所述一次沉淀池一侧设置二次沉淀池进行二次细渣分离。
具体的,在所述二次沉淀池上方设置抓斗行车,通过所述抓斗行车将二次沉淀池中的细渣抓出。
具体的,二次细渣分离后,较为干净的冲渣水经回水口流入热水池循环使用。
具体的,沿高炉冲渣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并排设置4个一次沉淀池,依次为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
具体的,在水沟设置有水沟闸板阀;在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和第四沉淀池的池壁上设有沉淀池闸板阀。
具体的,控制所述水沟闸板阀和所述沉淀池闸板阀的开启或闭合,实现各沉淀池的离线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2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经机
- 下一篇:硅酸钠改性零价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