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高产嗜铁素的发酵培养方法及嗜铁素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0634.6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1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邮洲;刘永锋;乔俊卿;左杨;张心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04;A01N63/22;A01P1/00;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yl2021 高产 嗜铁素 发酵 培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L2021高产嗜铁素的发酵培养方法及嗜铁素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基影响嗜铁素产量的三个关键因子为蔗糖、NH4Cl和MgSO4·7H2O,含量依次为6.43g/L、1.68g/L和0.15g/L,发酵培养条件影响嗜铁素产量的三个关键因子为温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参数值分别为:温度30.3℃,初始pH 6.9,接种量2.3%。所述嗜铁素是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发酵液的上清液,其特征在于:该嗜铁素为水剂;其组成及重量百分含量为:嗜铁素:89.5‑99.8%;十二烷基磺酸钠:0.1‑10%;山梨酸钾:0.1‑0.5%。应用时,将上述嗜铁素水剂在水稻茎秆和叶面均匀喷施,用于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优点是:利用改良后的优化培养基组分及配比和培养条件,提高发酵液嗜铁素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高产嗜铁素的培养方法及嗜铁素的应用。
背景技术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生物技术网,2021-06-03),每年植物病害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2200亿美元。生产上采取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防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增加农产品有毒化学物质残留,影响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而且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等。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环境兼容性好、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初见成效。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生防真菌主要是木霉菌,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
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因其生长快、繁殖能力强、能够产生芽胞应对高温、干旱、紫外线等逆境,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生防细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江苏省南京市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纯化后获得一株生防菌YL2021。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YL2021对水稻生产上多种细菌和真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瘟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检测鉴定,根据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实验数据综合分析,生防菌YL2021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YL2021已于2022年1月14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02。
目前已有的文献报道中贝莱斯芽孢杆菌主要作为根围有益促生菌,防治各种植物真菌病害,包括:辣椒疫病(张德珍等,2021年,《山东农业科学》)、芒果炭疽病(张晓勇等,2021年,《园艺学报》)、香蕉枯萎病(谭寿湖等,2021年,《现代农业科技》)、小麦纹枯病(夏明聪等,2021年,《河南农业科学》)、花生白绢病(潘梦诗等,2021年,《生物学杂志》)、苹果轮纹病(李永丽等,2021年,《果树学报》)、铁皮石斛茎腐病(戚菊峰,2021年,浙江大学硕士论文)、桃树根腐病(成娜娜,2021年,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水稻稻瘟病(沙月霞,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水稻稻曲病(王晓荣,2018年,《农业开发与装备》)等。已有的申请专利中贝莱斯芽孢杆菌主要也是作为生防细菌,防治各种植物病害,包括:病毒病(专利号:CN109868250B、CN109762754B)、葡萄灰霉病(专利号:CN111100820B)、香蕉枯萎病(专利申请号:CN113061554A)、马铃薯枯萎病(专利申请号:CN113215010A)、大豆根腐病(专利申请号:CN113151051A)、稻瘟病菌(专利申请号:CN113151062A)、水稻稻曲病(专利号:CN109576179B)、烤烟赤星病(专利申请号:CN113005056A)、文心兰炭疽病(专利申请号:CN112920975A)、根肿病(专利申请号:CN112899196A)、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专利申请号:CN113278541A)、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专利申请号:CN112746046A)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0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