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食物破碎处理用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0123.4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2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贾陌杨;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B02C18/10 | 分类号: | B02C18/10;B02C18/16;B02C18/22;B02C23/18;B08B9/093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王俊晓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化 内科 食物 破碎 处理 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食物破碎处理用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塞,所述外壳与清洗箱之间通过通气管相互连通,当水泵第一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打开第三控制阀和关闭第二控制阀,通过通气管使得清洗箱与外壳内的气压保持一致,再关闭第三控制阀,需要进行清洗外壳时,水泵第二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保持外壳内的气压小于清洗箱内的气压,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清洗箱内的清洗剂通过若干个通孔喷射到外壳的内壁上,将外壳内清洗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物破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食物破碎处理用具。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公开号为CN214940730U的专利申请,现有的食物破碎处理设备在工作后,需要人工将其拆卸下来,再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清洗的步骤较为繁琐,消耗人力资源,同时,在外壳内有少量的食物未被进行有效的切割破碎,出现半流体食物制作的效率低下,且食物破碎后的细小颗粒容易粘在切割刀片或者外壳内壁上,难以将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通过设置,当水泵第一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打开第三控制阀和关闭第二控制阀,通过通气管使得清洗箱与外壳内的气压保持一致,再关闭第三控制阀,需要进行清洗外壳时,水泵第二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保持外壳内的气压小于清洗箱内的气压,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清洗箱内的清洗剂通过若干个通孔喷射到外壳的内壁上,将外壳内清洗干净;
(2)如何通过设置,通过伺服电机正向运转带动转轴转动,通过两个刮板的斜面为未进行有效切割的食物提供向上的推力,方便旋转切刀和刀片将食物进行切割成细小颗粒,从而适应病患食用,再通过伺服电机反向运转,便于将切碎后的食物与净水混合,得到可食用的半流体食物;
(3)如何通过设置,将净水注入外壳内,将旋转切刀和外壳内壁上沾附的细小颗粒带下来,减少食物的浪费,打开第一控制阀,配合外壳内的气压将半流体食物排出,得到可食用的半流体食物;当外壳内清洗完毕后,第二次打开第一控制阀,将废水排出,从而减少人工清洗外壳的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消化内科的食物破碎处理用具,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第一密封塞,所述外壳与清洗箱之间通过通气管相互连通,所述通气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清洗箱上插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贯穿外壳,且喷水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喷水管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喷射清洗剂的通孔;当水泵第一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打开第三控制阀和关闭第二控制阀,通过通气管使得清洗箱与外壳内的气压保持一致,再关闭第三控制阀,需要进行清洗外壳时,水泵第二次运转将净水注入外壳内时,保持外壳内的气压小于清洗箱内的气压,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清洗箱内的清洗剂通过若干个通孔喷射到外壳的内壁上,配合两个刮板反向运转,搅动外壳内用于清洗的净水,将外壳内清洗干净。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的空腔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活动贯穿第一隔板且通过轴承座与第二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滑动设置有用于对未充分切割的食物提供向上动力的旋转机构,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置有进水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0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