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9494.5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2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赞;萧正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M3/158;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徐莉;钟宗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用于对一负载输出电流,其包含第一电源、复数个与第一电源并联连接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与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连接且耦接到负载的第二电源、以及一电流传感器,其中,电流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电源与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之间的低电位侧,用以感测供电系统的电流信息。当供电系统输出电流给负载或负载回充电能给供电系统时,通过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内部电力开关切换状态的电流变化,电流传感器可以测得每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流信息,并且其具有简单的电路架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输出电力给一负载的供电系统,并且特别地,使用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且能侦测每一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流信息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全球石油蕴藏量限制以及环保意识抬头,电动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陆上交通工具的新趋势,甚至在某些国家将于未来数年推动禁售燃油车等政策来减少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悬浮微粒,使得电动车成为未来备受注目的新产业。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为利用电池储能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因此电池组的设计为电动车的重点研发方向。
不论是纯电动车或混合动力电动车,供应其能量的电池皆为可充电的蓄电池。相较于一般车辆仅将电力作为启动、照明或点火的功能,电动车的电池需要在长时间内持续有功率输出,因此通常会以复数个电池组成电池组以提供足量电能。于先前技术中,电动车的电池组可由两个以上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连接的电池组成,或是电池由经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后与另一个电池并联。且由于电动车的高功率需求,可同时将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使用。此外,于电动车在不同的行进状态,电池组也可调整为输出或充电模式。举例来说,当电动车起步或爬坡时,需要大电流增加扭力,因电池电量不完全相同,在大电流输出下,电池电压不同,因此电池组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处于顺向降压输出,并控制输出电压相同,以提供并联的双通道或多通道,进而使两个电池都提供电流。另外,当电动车刹车、滑行或下坡时会回生电能,因此电池组的直流/直流转换器处于逆向升压转换模式,以提供并联的双通道或多通道,使回生电能可回充至两个电池。
在电池组工作时,通常会安装一个电流感测电阻以获得电池组中的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流信息,借此监控电池组与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工作状况。于先前技术中,电流感测电阻一般设置于直流/直流转换器的低电位输出侧与第二电池之间。然而,如前所述,电池组为了高功率输出通常会设计多个直流/直流转换器,当转换器并联工作时,此种电流感测电阻的设计会因为各转换器的对地阻抗不同使电流感测电阻上的电流并非对应各转换器的实际输出电流,进而无法单独控制某一转换器的输出电流,因此此种设计无法针对单一直流/直流转换器进行监控。
另一方面,先前技术中也有另一种设置于直流/直流转换器的高电位输出侧的电流感测电阻设计,其可针对单一直流/直流转换器进行监控。然而,此种设计需要加入精密的差动放大电路和电位转换电路才能运作,除了会增加电路复杂度和制造成本之外,经过了电位转换后还会影响感测精确度。
因此,如何于上述电池组中设计一种可检测单一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流信息且具备简洁的电路架构的电流传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其电流传感器具有简洁的电路架构且可于多直流/直流转换器并联的架构下检测单一个转换器的电流信息。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供电系统包含第一电源、复数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第二电源以及电流传感器,其中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分别与第一电源互相并联连接,第二电源则与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互相并联连接并用以连接负载,电流传感器设置于第一电源与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的低电位侧之间,用以感测供电系统的电流信息。
其中,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为降压转换器,其为半桥式架构且分别包含连接第一电源的高电位输出端的第一晶体管与连接第一电源的接地端的第二晶体管。
其中,供电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控制器耦接该些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该些第一晶体管与该些第二晶体管,以分别控制该些第一晶体管与该些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94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