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8002.0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2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黄伟杰;郭伟;刘晋;朱小平;李召旭;吴倩;雷列辉;刘艺斯;叶伟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77 | 分类号: | A01K61/77;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吕春艳 |
地址: | 5106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自然 生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包括呈网状结构的浮动框架;所述浮动框架的边端设置固定绳,用以与固定桩相连,以固定浮动框架;所述浮动框架与筑巢容器相连;浮动框架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浮板,相邻浮板之间以连接绳相连;浮动框架四周均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种植有鱼类喜食水草。本发明为浮动式立体结构,可根据鱼类具体种群,选择适宜深度,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灵活性,为鱼类实现鱼类排卵、栖息、觅食、庇护为一体仿天然生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鱼巢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繁荣,但是在工业、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被丢弃于环境中从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城市建设需要,自然河流岸底被硬质化、河道天然生境无疑遭到了毁灭性破坏。河道水文、水质、水温、水动力等发生了变化,随着全国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河流生境本地的恢复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一环。因此,提出并实施相关的河道鱼类生境恢复成为城市河湖生态修复的迫切工程之一,城市河道在设计河道景观的同时已考虑部分保护鱼类的栖息、觅食、洄游等重要生境,但是城市的发展、河道的修缮改变了河段的水文情势,从而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栖息地分布以及相应的生态功能。特别是鱼类栖息地丧失或减少,鱼类排卵场所遭到破坏,导致渔业资源在该城市段衰退,变得稀少甚至无鱼类生产现象。因此在实施城市河流设计和规划中,考虑实际将生境恢复和保护作为重要工程之一,在自然生境消失的河段中有必要为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提供适合其排卵、繁殖、觅食及庇护场所。
仿自然生境人工鱼巢成为了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现有的人工鱼巢能够实现为鱼类提供产黏性卵鱼类提供排卵场所,为鱼类提供索饵场所或栖息场所。但这些人工鱼巢或功能单一或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只能固定场所布设,受水面变动影响很大,不能保证鱼卵粘附的面积,不适应鱼巢、不具备规模化繁育条件,充分利用水体的立体空间和鱼类栖息习性实现排卵、觅食、栖息、庇护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以解决或改善上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其包括呈网状结构的浮动框架;浮动框架的边端设置固定绳,用以与固定桩相连,以固定浮动框架;浮动框架与筑巢容器相连。
进一步地,浮动框架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浮板,相邻浮板之间以连接绳相连;浮动框架四周均设有种植槽,种植槽内种植有鱼类喜食水草。
进一步地,浮板的底部与连接绳相连,并通过多根连接绳与位于浮板下方的筑巢容器相连。
进一步地,筑巢容器包括两块对立的外板,并将两块外板内的空间划分为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层空间、第二层空间和第三层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层空间和第三层空间的外板上均设有多条第一色带和第二色带,多条第一色带和多条第二色带交错分布;第一色带的颜色深于第二色带,且在第二色带上贴设有荧光标识。
进一步地,第一层空间内的连接绳上设有若干仿生水草。
进一步地,第二层空间的外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鱼口。
进一步地,第三层空间内设有U型巢,U型巢与连接绳相连;U型巢包括两块对立设置的侧板和设置在两块侧板之间的底板;侧板为中空结构,其内设有多个微旋涡球,且在侧板的内侧开设有多个网格孔。
进一步地,U型巢水平设置于第三层空间内,且在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置卵孔。
进一步地,U型巢倾斜设置于第三层空间内,且在底板的高端上交错分布有多根导向柱,在底板的底端上开设有多个置卵孔。
本发明提供的立体仿自然生境鱼巢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8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