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作水稻生物降解地膜直播滴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5457.7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1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勤;刘宏金;严昌荣;梁铿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0;A01C1/06;A01C21/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任欣生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作 水稻 生物降解 地膜 直播 滴灌 方法 | ||
1.一种旱作水稻生物降解地膜直播滴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
(11)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前茬对水稻没有药害、有膜下滴灌设备的地块;
(12)地块土壤pH不超过7.5,硫酸盐的含量不超过0.3wt%;
2、品种选择
选择当地种植的旱作水稻品种,其要求比当地的插秧水稻品种生育期早熟7--10天、米质好、抗性强、产量较高;
3、浸种
(31)晒种时,清除秕谷、草籽和杂物,然后在晴天阳光下晒种3~4天,完成后进入步骤(32);
(32)用盐水选种
每50公斤水加食盐10公斤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经过步骤(31)处理的稻种,捞除漂浮的秕谷和杂物,然后用清水将稻种洗净,完成后进入步骤(33);
(33)用浓度为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浸种5—7天,捞出晾干用水稻种衣剂包衣阴干,备用;
4、整地
整地要细致,要土碎、地平、无明暗坷垃,用旋耕犁旋耕2遍;
5、施肥
四月中旬,通过施肥机将肥料混拌于至少20厘米深的耕层中,其中:
腐熟农家肥的用量为2~3立方米/亩;
51%水稻复合肥的用量为20公斤亩;
6、播种覆膜
(61)4月下旬到5月初,若距离地面5厘米处的温度稳定超过10℃,即可以开始播种;
(62)用旱作水稻专用播种机播种,覆膜、铺滴灌管、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每次播8行,大行距25厘米,小行距12厘米,相邻穴距12厘米,其中:
在大行间铺滴灌管;
地膜选择厚度为0.016毫米的黑色生物降解膜,膜宽170厘米;
播种量为8~10公斤/亩,每穴播种14~16粒左右,播种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
7、滴水
(71)播种完成后开始滴出苗水,滴水量为30方/亩;
(72)水稻生育期内需滴水6—8次,分别为:
(721)播种之后滴出苗水,为30方/亩;
(722)分蘖前期3—4叶,滴水量30方/亩,借助滴灌追施氮肥一次,用量为5公斤/亩;
(723)6—7叶期时,滴水量30方/亩,借助滴灌追肥一次,用量为尿素5公斤/亩+2.5公斤氯化钾/亩;
(724)分蘖期,滴水量30方/亩;
(725)拔节孕穗期,滴水量30方/亩,借助滴灌追施氮肥一次,用量为5公斤/亩;
(726)抽穗结实期,滴水量30方/亩;
(73)水稻4叶前可适当控水,促进根系下扎;在水稻分蘖期直到抽穗前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74)水稻孕穗期追施氮肥;
8、除草;
行间杂草可通过中耕犁中耕除草,苗眼少量杂草通过人工除草;
9、适时收获
(91)在水稻灌浆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25公斤,叶面喷施,促早熟;
(92)95%以上的水稻颖壳呈黄色,谷粒定型变硬,米粒呈透明状,则可收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作水稻生物降解地膜直播滴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若前茬是玉米茬,深翻30厘米以上,能够有效减轻药害的发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作水稻生物降解地膜直播滴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若预耕种的土地处于第一积温带,则选择积温在2400℃~2500℃生育期不超过135天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乌兰07—93、今谷13A04、绥粳19、绥稻3、绥粳18;
若预耕种的土地处于第二积温带,则选择积温在2300℃~2400℃生育期不超过130天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绥粳18、龙粳21、今谷早优、龙粳31、乌兰09—18;
若预耕种的土地处于第三积温带,则选择积温在2200℃~2300℃生育期不超过125天的品种,包括但龙粳46、庆稻2号、龙庆稻3号、龙盾10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作水稻生物降解地膜直播滴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中的水稻种衣剂为卫福或适乐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54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