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90155.0 | 申请日: | 2022-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奥;何见超;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9 | 分类号: | G01R31/389;G01R31/392;H01M10/0525;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卫赛 |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评测 正极 材料 循环 性能 方法 | ||
1.一种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步骤:提供正极材料A和正极材料B,将正极材料A和正极材料B分别制得正极,再分别与相同的负极、隔膜按照相同的方法分别组装成电池,得到电池A和电池B;
S2步骤:分别标定两个电池的容量,进行n次充放电循环;
S3步骤:收集两个电池第i次循环充电后的充电容量Qc,i和第i次循环的放电容量Qd,i;计算ΔDi=Qc,i-Qd,i;若电池A的ΔDi电池B的ΔD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优于正极材料B;若电池A的ΔDi电池B的ΔD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差于正极材料B;若电池A的ΔDi等于电池B的ΔD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与正极材料B保持一致;n和i为正整数,且i≤n;和/或,收集两个电池第i次循环的放电容量Qd,i和第i+1次循环充电后容量Qc,i+1;计算ΔCi=Qc,i+1-Qd,i;若电池A的ΔCi电池B的ΔC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优于正极材料B;若电池A的ΔCi电池B的ΔC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差于正极材料B;若电池A的ΔCi等于电池B的ΔCi则说明正极材料A的循环性能与正极材料B保持一致;n和i为正整数,且i+1≤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收集两个电池第1次至i次循环充电后的充电容量和第1次至i次循环的放电容量;计算每次循环的ΔDi;和/或,分别收集两个电池第1次至第i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和第2次至i+1次循环充电后容量,计算每次循环ΔC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0.05C-0.3C的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循环,优选地,在0.08C-0.12C的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放电循环中,充电至上限截止电压±0.5V;和/或,放电至下限截止电压±0.5V。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限截止电压为4.35V;下限截止电压为2.8V,优选地,充电至4.25-4.4V;放电至2.6-3.0V。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为1-100的正整数,i为1-100的正整数,优选地,n为1-20的正整数,i为1-5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正极包括94-98份的正极材料、0.5-2份的导电剂和2-3粘结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选自镍钴锰材料、镍锰酸锂材料、镍酸锂材料、钴酸锂材料、镍钴酸锂材料、镍锰钴酸锂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导电剂选自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聚偏氟乙烯、丙烯腈和丁苯橡胶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94-98份的碳材料、0.5-2份的导电剂和2-5粘结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评测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选自石墨、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导电剂选自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腈和丁苯橡胶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01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