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Token的跨链通信认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87760.2 | 申请日: | 2022-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冯立波;余倍;朱泓宇;林俊谕;靳织华;周维;姚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王悦 |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token 通信 认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oken的跨链通信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源链用户或应用预发起跨链事务到目的链,判断源链用户发起的请求中是否带有Token,若带有Token判断Token是否过期,没有过期则执行S4,过期则执行S3,若不带有Token执行S2;S2:代表源链用户第一次发送跨链请求,目的链需要根据源链发送请求时源链用户带的基本信息和目的链设置的有效期用密码学生成一个Token并返回给源链;本发明通过生成加密的Token并验证请求的Token,从而实现了链间信息交互真实可靠的信任基础以及跨链通信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Token的跨链通信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由互不相信的多方共同维护同一种全局状态的分布式分类账本,具有去中心化、冗余存储、防篡改以及可追溯等优点,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链式结构、共识机制和非对称加密等相关算法。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互不相信的人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的分享。因此,区块链在金融、经济以及科技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区块链发展至今,各行业各领域都构建起不同的区块链网络,链上流转着各产业的信息与价值。当前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的可扩展性需求,还是业务层面的业务规模化或横向业务打通的需求,跨链已然成为业务发展的需求瓶颈,也是区块链技术急待突破的新技术难题。
跨链技术的基础需求可以分为两类:链与链之间发生了资产互换、链与链之间发生了资产转移。资产互换是指将一条链上的资产兑换成另一条链上等值的资产,资产所有权发生了变化;资产转移是指将一条链上的资产转移到另一条链上,即将原链上的资产进行锁定,在另一条链上重新铸造等量等值的资产。
当前业界主流的区块链跨链方案简单分为以下四种:公证人机制、侧链/中继、哈希锁定和分布式秘钥控制。但上述跨链方案主要聚焦于区块链上层事务的资产互换与资产转移,未涉及解决区块链间的底层通信信任难题。由于区块链项目的安全建设是以该区块链实例为边界的,未涉及链与链之间的信任,只能保证该区块链实例内部的安全,而申请跨链事务的区块链节点可能是无资格或是恶意的。因此在进行跨链事务之前,区块链间的信任建立是有必要的。本发明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oken的跨链通信认证方法。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
中国发明专利,名称: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申请号201910768793.4,公开号CN 110505058 A;中提出了一种跨链场景下异构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该方法实现了跨链场景下,架构中采用不同公钥密码体制的区块链系统间的身份认证,继而异构区块链系统双方可以安全地通信。其特征在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KI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A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区块链系统中的用户节点B分别与跨链平台进行注册,用户节点A执行签密算法,用户节点B执行解签密算法。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该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方法中两种不同架构的区块链系统之间的认证实际上是通过所述的跨链平台完成的,通过跨链平台来协商通信秘钥,区块链中的用户节点都需要在跨链平台中注册。这给予了跨链平台过大的权限,加强了中心化,如果跨链平台被攻击或是恶意的,会导致严重后果。且源链中的每个需要跨链的节点都需要与目的链中的节点协商会话秘钥,这会导致通信复杂度增加。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
中国发明专利,名称: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申请号202010813044.1,公开号CN 112104607 A中,提供了一种跨链通信的方法、装置、网络节点和存储介质。在该发明中在该发明中当接入第一区块链的第一节点获取到用户向第二区块链发起跨链请求的信息时,需要第一节点为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共同的可信节点集合中的可信节点,第二区块链处理交易时需验证第一节点是否为两个链的共同的可信节点,并且消息中需包含可信节点集合与合法签名。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件句柄监测、泄漏分析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干湿两用润巾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