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气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7402.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师达;王欣欣;戴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铭建筑(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M1/107;C12M1/04;C12M1/00;B01F3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何佩英 |
地址: | 中国香港岛湾仔区轩***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垃圾 厌氧产 沼气 处理 水解 酸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气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水解酸化罐和厌氧产沼气罐,所述水解酸化罐设有第一进料口、漂浮物出口、沉淀物出口和浆液出口,所述沉淀物出口处连通设有阀门一,所述浆液出口通过输送装置与所述厌氧产沼气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浆液出口连通处设有阀门二。本发明将水解酸化罐内的轻重杂质分离,去除了难降解物,同时将水解酸化产生的臭气用作水解酸化罐和厌氧产沼气罐的搅拌气,既解决了臭气处理问题,也加快了两个罐的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气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国外应用的两步法流程是:(易腐有机垃圾)水解、酸化阶段是在固相中进行的,即高浓度的发酵原料经过沤制、淋滤,产生挥发性脂肪酸溶液,此液体经过固体渗滤床过滤,除去较大颗粒(仍含较高浓度的悬浮物),然后进入产乙酸、产甲烷阶段。
现有国内应用的两步法流程是:水解、酸化阶段是在高固体浓度下完成的,然后(畜禽粪便)经螺旋压榨机压榨或(餐厨垃圾)经离心机浓缩,实现渣液分离,分离出的液体(悬浮物浓度很高)进入产乙酸、产甲烷阶段。
餐厨垃圾包括餐饮企业产生的餐饮垃圾和居民垃圾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通常采用粉碎、螺旋压榨设备将餐厨垃圾制成浆料,再进行厌氧处理。这种浆料中仍含有较多塑料、油脂、纤维、细沙等难降解物,会影响产乙酸、产甲烷反应速度。
水解、酸化在高温(例如55℃)下反应速度更快,而产乙酸、产甲烷反应更适合在中温(35℃左右)下进行。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气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能在水解、酸化阶段将餐厨垃圾浆料中的塑料、油脂、纤维、细沙等难降解物除去,避免其进入产乙酸、产甲烷阶段。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气处理的水解酸化系统,包括水解酸化罐和厌氧产沼气罐,所述水解酸化罐设有第一进料口、漂浮物出口、沉淀物出口和浆液出口,所述沉淀物出口处连通设有阀门一,所述浆液出口通过输送装置与所述厌氧产沼气罐的进料口连通,所述浆液出口连通处设有阀门二。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经粉碎、压榨制成的餐厨垃圾浆液从第一进料口送入水解酸化罐内,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处理完成后,通过漂浮物出口排出浮在液面上的塑料、油脂等轻杂质;打开阀门一,通过沉淀物出口排出水解酸化罐罐底沉淀的纤维、细沙等重杂质,再通过阀门二将酸化后的浆液经运输泵送入厌氧产沼气罐内,进行厌氧处理产生沼气,通过轻重杂质分离去除了酸化液中的难降解物,从而加快了厌氧产沼气罐内的产沼气反应速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管,所述浆液出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厌氧沼气罐的进料口的高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浆液出口的水平高度高于厌氧沼气罐的进料口的高度,浆液在自身的重力下流入厌氧沼气罐内,进行厌氧处理。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管和连通设置在第二输送管上的运输泵。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运输泵能够将处理后的酸化液全部排入厌氧产沼气罐内,进行厌氧处理。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水解酸化罐下方的螺旋压榨脱水机,所述漂浮物出口通过阀门和第一管道与所述螺旋压榨脱水机的进料口连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漂浮物出口将浮在液面上的塑料、油脂等轻杂质通过第一管道排入螺旋压榨脱水机内,进行压榨处理,产生的浑浊的的压榨液再次回到餐厨垃圾粉碎、压榨系统,进行循环处理,可避免使用昂贵的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铭建筑(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爱铭建筑(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4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