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7134.3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倪兴;仇海生;张开加;张洪祯;曹垚林;秦兴林;赵洪瑞;徐成;张剀文;王贝;贾艳武;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23/04;E21B23/01;E21B47/00;E21B47/06 |
代理公司: | 沈阳易通专利事务所 21116 | 代理人: | 夏子涵 |
地址: | 1131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液体 保压封孔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及使用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保压装置、设置于钻孔的组合管,组合管还连有用于外接井下抽采系统的抽采管;组合管上分别套有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以在钻孔中形成由组合管、第一液压胶囊、第二液压胶囊围成的封孔段。保压装置包括:主电路板、用于检测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的胶囊压力的胶囊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连接的胶囊注压管路、用于检测封孔段压力的封孔段压力传感器、与封孔段连接的封孔段注压管路。本发明能够通过保压装置随时监测封孔段及液压胶囊内液体压力,且保压装置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注压的注压管路,可控制液压胶囊及封孔段内液体压力保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采钻孔封孔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抽采作为防治瓦斯矿井的基本技术措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煤矿瓦斯抽采封孔工艺主要有聚氨酯封孔+囊带式封孔,封孔段均采用固体固着。但对于松软易变形的煤层,抽采一段时间后,传统封孔方式及装置都不能完全隔断封孔段周围的漏气通道,抽采后期就出现漏气的状况。对于现有封孔方式,导致了钻孔后期修复难度也较高、修复费时费力,进而影响瓦斯抽采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够持续有效地封堵漏气通道,提高封孔质量和成功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包括:保压装置、设置于钻孔的组合管,组合管还连有用于外接井下抽采系统的抽采管;组合管上分别套有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以在钻孔中形成由组合管、第一液压胶囊、第二液压胶囊围成的封孔段。
保压装置包括:主电路板、用于检测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的胶囊压力的胶囊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液压胶囊和第二液压胶囊连接的胶囊注压管路、用于检测封孔段压力的封孔段压力传感器、与封孔段连接的封孔段注压管路。
其中,主电路板用于:根据胶囊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胶囊压力,控制胶囊注压管路进行注压;根据封孔段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封孔段压力,控制封孔段注压管路进行注压。
进一步地,组合管包括:首管和尾管,首管的一端与尾管螺纹连接,首管的另一端与抽采管螺纹连接;第一液压胶囊套设于尾管上,第二液压胶囊套设于首管上。
进一步地,尾管上固定套有挡盘,尾管上还设有若干筛孔且筛孔均位于挡盘一侧靠近钻孔里段的尾管上,第一液压胶囊套设于挡盘另一侧的尾管上。
进一步地,胶囊注压管路包括胶囊注压三通阀,胶囊注压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连接: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胶囊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一连通管设有用于注液的第一注液口,第一连通管设有与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连通管的通断;第二连通管与第二液压胶囊连接,用于注液;
抽采钻孔液体保压封孔装置还包括:第一注液管,第二液压胶囊通过第一注液管与第一液压胶囊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液压胶囊设有第二管接头和第三管接头,第一液压胶囊设有第一管接头,第二连通管连有第三注液管,其中,第三管接头与第三注液管连接,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通过第一注液管连接。
进一步地,封孔段注压管路包括封孔段注压三通阀,封孔段注压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连接: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封孔段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三连通管设有用于注液的第二注液口,第三连通管设有与主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三连通管的通断;第四连通管与封孔段连接。
进一步地,首管上开设有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其中,第二小孔位于封孔段内,第一小孔位于钻孔外,过第一小孔设有第一弯头,第一弯头在首管外的一端与第四连通管连接,第一弯头在首管内的一端连有第二注液管;
过第二小孔设有第二弯头,第二弯头在首管外的一端与封孔段连接,第二弯头在首管内的一端与第二注液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务调度方法、分布式系统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复合纸纱线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