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无钴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87030.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1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施泽涛;乔齐齐;王鹏飞;郭丰;李子郯;杨红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10 | 分类号: | C30B1/10;C30B29/22;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韩承志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善 正极 材料 密度 方法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无钴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一烧料:(a)将锂源和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按照Li/(Ni+Mn)摩尔比=m混合,一次烧结,得到小粒径一烧料;(b)将锂源、镍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按照Li/(Ni+Mn)摩尔比=n混合,一次烧结,得到大粒径一烧料,其中,mn;(2)共混包覆:将所述的小粒径一烧料、大粒径一烧料和包覆物混合,二次烧结,得到无钴正极材料。本发明利用高温固相法来合成无钴单晶正极材料,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即可拓宽材料的粒度分布,改善材料的压实和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无钴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化石燃料的逐渐匮乏,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更多地向清洁化,便携化发展。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污染,储能大,易携带的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计算机、摄像机等3C设备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混合式动力汽车,甚至纯电动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动力。
镍锰钴酸锂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安全环保等优点,是目前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钴资源储存较少,造成了钴价格较贵,同时易被操控价格,且钴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无钴镍锰酸锂材料的开发在控制成本,增强市场耐受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无钴镍锰酸锂材料中镍主要起到增加比容量的作用,锰主要起到稳定材料骨架的作用。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渐退坡以及新能源安全事故的频发,人们对材料成本和安全性变得尤为关注,无钴镍锰酸锂材料的开发逐渐向中低镍方向发展。
随着无钴正极材料的广泛应用,提高能量密度也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尤其地,由于无钴中低镍正极材料锰含量较高,电芯制造的涂布以及辊压工序中存在压实偏低的问题,这无形中造成电芯体积能量密度低,如何提高中低镍材料的压实成为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有技术材料混锂一次烧结后,材料颗粒分布较为均匀,在匀浆涂布后,进行极片辊压过程中,压实难以达到,同时颗粒粒径容易压碎。同时,无钴正极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尚无相关有效的提高其压实密度的方案。
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无钴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本发明利用高温固相法来合成无钴单晶正极材料,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即可拓宽材料的粒度分布,改善材料的压实和电化学性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无钴正极材料压实密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一烧料:
(a)将锂源和镍锰氢氧化物前驱体按照Li/(Ni+Mn)摩尔比=m混合,一次烧结,得到小粒径一烧料;
(b)将锂源、镍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按照Li/(Ni+Mn)摩尔比=n混合,一次烧结,得到大粒径一烧料,其中,mn;
(2)共混包覆:
将所述的小粒径一烧料、大粒径一烧料和包覆物混合,二次烧结,得到无钴正极材料。
本发明的方法中,步骤(a)和步骤(b)无顺序限定,可以先制备小粒径一烧料,再制备大粒径一烧料;也可以先制备大粒径一烧料,再制备小粒径一烧料;还可以二者同时制备。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利用高温固相法来合成无钴单晶正极材料,通过调整Li/(Ni+Mn)摩尔比和原料,可以在相同烧结条件下控制形成两种形貌各异的大小颗粒,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工艺,包覆的同时完成大小颗粒混掺,拓宽材料的粒度分布,改善材料的压实和电化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混凝土加工自动配料搅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工件表面修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