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3953.0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方方;李合意;黎才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方方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1C7/10;C21C7/06;C21C7/00;C21C7/072;C21C5/28;C21C5/35;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60;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千小帅 |
地址: | 459000 河南省焦作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调质钢 rh 精炼 方法 | ||
1.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顶底复吹转炉冶炼,采取全程底吹氮气,其供气强度在0.05~0.10Nm3/t.min;采取高拉补吹,控制转炉终点钢水中:C≥0.15%,炉内O≤200ppm,P≤0.020%;
S2:经过转炉冶炼后出钢,依次加入锰铁、硅铁、铝块、增碳剂进行预脱氧,出钢过程中添加部分造渣材料;
S3:出钢过程中,采用滑板挡渣技术,控制出钢过程钢水带渣量,降低钢水中氧性,进一步提高合金收得率;
S4:精炼进站加入专用合成渣、造渣料,提高渣洗、脱氧效果,精炼渣采用CaO-SiO2-Al2O3高碱度渣系;精炼过程向渣面撒入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还原渣保持时间在20~40min,LF精炼周期时间在50~70min,钢水经脱氧后的含氧量≤20ppm;
S5:精炼LF出钢后,钢水吊至RH工位进行真空冶炼,RH炉采用真空环流氮气全程进行增氮,真空度低于0.5mbar,快速降低钢中[H]气体要求,真空保持时间8-10min;同时,真空度控制在2~4kPa,处理时间15min,增氮速率2~3ppm/min,吹氮气压力在0.6~0.8MPa,流量在80~100M3/h;
S6:RH炉吹氮气结束后,进行夹杂物变性,后续使用高品位包芯线进行增硫操作,硫包芯线中硫收得率高,此时要保证钢水有一定的弱搅拌时间和镇静时间;
S7:连铸采用大包下渣检测技术和连续测温温度实时检测技术,使用专用保护渣、覆盖剂以及保护浇注技术手段,规范连铸机大包开浇时机、长水口保护效果、中包钢水重量控制范围以及中间包盖板密封、保温覆盖剂加入,减少开浇二次氧化和卷渣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剂为铝粒、硅铁粉、碳化硅、碳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造渣材料为专用合成渣、高品位石灰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转炉出钢过程,加入铁合金进行预脱氧和造渣材料进行沉淀脱氧和渣洗,降低钢水氧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出钢时使用滑板挡渣技术,减少钢水出钢过程,钢水中带渣量。通过转炉精准装入制度和钢包车称量技术,钢包净空控制在500~800mm,从而确保LF炉、RH炉处理净空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精炼过程加入合成渣及造渣料,总渣量控制15~17Kg/t.s,精炼过程向渣面撒入总量在2~4Kg/t.s的脱氧剂进行扩散脱氧,精炼渣采用二元渣系,即CaO-SiO2-Al2O3-MgO渣系,碱度控制在4~8之间,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aO 53~55%,SiO2 7~8%,Al2O3 28~30%,MgO4~6%,(FeO+MnO)<0.8%;精炼过程采用微正压技术,保持炉渣强还原性以及减少精炼过程的增碳量,精炼周期控制在50~70分钟,精炼结束后,钢水中含氧量<20ppm,及时取样分析[N]含量,[N]含量控制在50×1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调质钢的RH精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RH炉采用真空环流氮气全程进行增氮,吹氮气压力在0.6~0.8MPa,流量在80~100M3/h,真空度低于0.5mbar,快速降低钢中[H]气体要求,真空保持时间为8~10min;再将真空度控制在2~4kPa,处理时间为15min,增氮速率为2~3ppm/min,并在此过程进行取样,观察氮含量变化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方方,未经张方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39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