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钥匙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3823.7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罗跃;阮士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鱼娃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9/00;E05B15/00;E05B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刘瑞芳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钥匙 电动 手动 混合式 开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钥匙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包括前锁壳,所述前锁壳的一侧安装有前锁离合第一执手,所述前锁壳的一侧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的一侧设置有后锁壳,所述后锁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后锁把手第二执手,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之间设置有混合式开关锁组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钥匙开锁、电动开锁、手动快开三种开锁合为一体,通过一条方通实现所有功能。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大幅度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安装引起的功能与性能故障;取消了在锁体上的安装锁芯部件,锁体的适配不在受锁体上锁芯与方通的间距影响,可匹配更多规格的锁体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门锁技术领域,具体为钥匙的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全自动电动智能门锁,在安装方式上,普遍的安装困难,安装时间长,需要专业安装人员上门开孔、测量,切割等繁琐安装;且许多智能锁只能用专用的锁体,而市场大多数门任然在使用标准的简单易用的锁体,导致消费者想装全自动锁时,不得不拆除门内预装好的锁体,造成安装时间和物资的浪费;而在锁的操作上,亦不够智能,乱报和误反锁的情况时有发生,当误反锁时,又没有钥匙的时候,就只能暴力拆锁了。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1、现有的一些智能门锁只能用专用型号的锁体,而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标准是锁体,导致消费者安装全自动锁时,需拆除门内预装好的锁体,从而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这类设备还易出现误锁状况,其结构复杂,出现忘记密码和忘带钥匙的情况时,只能暴力拆锁;
2,现有的一些开关门锁设备,安装较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切割等繁琐步骤,安装较为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钥匙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钥匙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包括前锁壳,所述前锁壳的一侧安装有前锁离合第一执手,所述前锁壳的一侧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的一侧设置有后锁壳,所述后锁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后锁把手第二执手,所述前锁壳和后锁壳之间设置有混合式开关锁组件;
所述混合式开关锁组件包括第一伞状齿轮、第二伞状齿轮、锁杆、方通、锁体、锁舌和齿轮组,所述第一伞状齿轮设置在前锁壳的内部,所述第二伞状齿轮啮合连接在第一伞状齿轮的下端,所述锁杆的一端与第二伞状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方通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状齿轮,所述锁体设置在方通外侧的中部,所述锁舌设置在锁体的一侧,所述齿轮组固定连接在方通的另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伞状齿轮的外部安装有齿轮箱外壳,所述锁杆通过第一伞状齿轮与方通联动。
可选的,所述齿轮组的外侧安装有后锁离合齿轮箱,所述后锁把手第二执手通过齿轮组与后锁离合齿轮箱转动连接,所述后锁离合齿轮箱的底部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后锁离合齿轮箱的一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前锁壳内部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前锁锁芯,所述前锁锁芯的内部卡接有钥匙。
可选的,所述前锁壳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块,所述锁杆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块与前锁锁芯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伞状齿轮的内侧设置有前锁离合,所述方通的一端套设在前锁离合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电动、手动快开混合式的开关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锁体,方便使用者更换锁体,且更容易市场上匹配到锁体,相对智能锁更换较为便捷,利用第一伞状齿轮和第二伞状齿轮啮合连接方式,实现其联动方通,从而实现手动开关锁效果,通过电机驱动齿轮组带动方通进行解锁,从而实现电动解锁的效果,通过设置执手,方便随手的开关门操作,本装置采用电动和手动多种开关锁方式,使用便捷,结构简单,避免误锁等情况出现后,只能暴力拆锁换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鱼娃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鱼娃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3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