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1961.1 | 申请日: | 2022-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彭岸权;朱勇军;高洁;温慧颖;吴昌华;彭文滋;聂昌明;彭杰棠;张泽才;罗青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E06B3/56;E06B3/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3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笋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内凹高窗 玻璃 幕墙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包括玻璃幕墙板,在左右相邻的两块玻璃幕墙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玻璃肋,两个玻璃肋间隔设置,两个玻璃肋分别与各自相邻的玻璃幕墙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以使左右相邻的两块玻璃幕墙板之间形成内凹的空间,在两个玻璃肋远离玻璃幕墙板的一端上设有连接玻璃板,在连接玻璃板上设置有可开启的窗户,窗户的窗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个玻璃肋以及连接玻璃板连接固定,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通过结构胶与玻璃肋的相对两个侧边粘接固定,玻璃幕墙板分别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连接玻璃板分别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通风,不会对玻璃幕墙的外观造成影响,保证通透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幕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室内运动场馆的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已被建筑行业广泛使用,不仅能够满足节能的要求,而且也能够增加视野以及通透性,而全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整体外观效果平整适用于室内运动场馆,但是由于全玻璃幕墙通常不用于自然通风,导致室内运动场馆需要采用新风系统进行室内空气的转换,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价高;若在全玻璃幕墙板上直接设置开启扇,会大大影响全玻璃幕墙的外观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满足建筑通透性的前提下,实现场馆通风要求,且降低了对外观视觉效果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内凹高窗的双玻璃肋幕墙结构,包括玻璃幕墙板,在左右相邻的两块玻璃幕墙板之间设置有两个玻璃肋,两个玻璃肋间隔设置,两个玻璃肋分别与各自相邻的玻璃幕墙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以使左右相邻的两块玻璃幕墙板之间形成内凹的空间,在两个玻璃肋远离玻璃幕墙板的一端上设有连接玻璃板,在连接玻璃板上设置有可开启的窗户,以使窗户的窗扇能够朝空间方向开启,窗户的窗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两个玻璃肋以及连接玻璃板连接固定,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通过结构胶与玻璃肋的相对两个侧边粘接固定,玻璃幕墙板分别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连接玻璃板分别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件远离玻璃肋的一端中部上设有第一凸起部,以在第一凸起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容置槽,在第一凸起部远离玻璃肋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卡槽,第一螺栓卡槽中设置有螺栓,玻璃幕墙板分别置于相应的第一容置槽中,并通过第一压板被压紧固定在第一连接件上,第一压板通过第一螺栓卡槽中的螺栓紧固在第一凸起部上;在第二连接件远离玻璃肋的一端中部设有第二凸起部,以在第二凸起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容置槽,在第二凸起部远离玻璃肋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卡槽,连接玻璃板分别设置在与之相对的第二容置槽中,并通过第二压板紧压固定,第二压板通过第二螺栓卡槽中的螺栓紧固在第二凸起部上;在第二容置槽上位于窗户的位置处设有连接扣板,连接扣板插设在第二容置槽与第二压板所形成的插槽中,窗户的窗框固定在连接扣板上。
进一步地,在第一连接件与玻璃肋之间设有第一转接件,第一转接件通过结构胶与玻璃肋粘接固定,在第一转接件上设有第三凸起部,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三凸起部相对的一端上设有与之相适配的第一插槽,第一连接件通过螺栓与第一转接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插槽的两侧外壁上分别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盖板。
进一步地,在第二连接件与玻璃肋之间设有第二转接件,第二转接件通过结构胶与玻璃肋粘接固定,在第二转接件上设有第四凸起部,在第二连接件与第四凸起部相对的一端上设有与之相适配的第二插槽,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与第二转接件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第二插槽的两侧外壁上分别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上设有第二盖板。
进一步地,两个玻璃肋之间的间距为500mm。
进一步地,玻璃肋由三层夹胶钢化玻璃构成。
进一步地,窗户的宽度为400mm,高度为34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1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