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81426.6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7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嘉琦;宋梓诚;杨磊;闵萍萍;张锐聪;张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宽带 微波 吸收 散射 光学 透明 漫反射 吸波体 | ||
1.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它自上而下依次由上层图形化导电膜层、第一透明基体、第一介质层、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层、第二透明基体、第二介质层、底部低阻抗导电膜层及第三透明基体组成;
所述的上层图形化导电膜层由N×M个阻抗膜单元组成;所述的N≥5列,所述的M≥5行;所述的N×M个阻抗膜单元由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组成,且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在第一透明基体上的数量和位置通过最优编码序列确定;
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的边长P均为8mm~25mm,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的中心均设置卍字形透明导电薄膜,其他位置均未设置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的卍字形是由4个L形结构环形阵列连接而成,且阵列中心的L形结构端部与其相邻的L形结构侧边连接;设L形结构用于连接的臂为内臂,与内臂垂直的臂为外臂;
设第一吸收单元的L形结构内臂长度为l1,L形结构外臂长度为l2,L形结构内臂宽度为w1,L形结构外臂宽度为w2;l1=0.2P~0.3P,l2=0.2P~0.5P,w1=0.05P~0.2P,w2=0.05P~0.2P;
设第二吸收单元的L形结构内臂长度为L1,L形结构外臂长度为L2,L形结构内臂宽度为W1,L形结构外臂宽度W2;L1=0.3P~0.5P,L2=0.2P~0.5P,W1=0.05P~0.2P,W2=0.2P~0.4P;
所述的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层上设置有与阻抗膜单元结构相同、位置对应的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单元,且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单元上卍字形所在区域未设置透明导电薄膜,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单元其他位置设置透明导电薄膜;
所述的第一吸收单元和第二吸收单元在8.4GHz~20GHz内有135°~225°相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为空气介质层或塑料泡沫,相对介电常数均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的厚度为2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基体、第二透明基体及第三透明基体的材质均为PET、PEN或PV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基体、第二透明基体及第三透明基体的厚度为0.1mm~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基体、第二透明基体及第三透明基体的相对介电常数均为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图形化导电膜层、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层及底部低阻抗导电膜层均为ITO膜、银纳米线膜或铜网栅膜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图形化导电膜层与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层面电阻一致,且面电阻为100Ω/□~150Ω/□;所述的底部低阻抗导电膜层的面电阻小于15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超宽带微波吸收与散射的光学透明漫反射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图形化导电膜层、中层图形化导电膜层及底部低阻抗导电膜层的厚度为0.01μm~1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142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