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板扣合结构及使用该压板扣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0968.1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5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曦;李文采;曹李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33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李世鹏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板 结构 使用 电源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板扣合结构及使用该压板扣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其中压板扣合结构包括压板(1)和绝缘体(2),压板(1)的侧部设有卡扣(3),绝缘体(2)的内壁设有卡槽(4),压板(1)上设有位于卡扣(3)内侧的形变槽(5),以使卡扣形成一个两端固定于压板上的悬臂梁(31),卡扣的外侧具有与卡槽(4)挡止配合的凸起(32),形变槽(5)用于在卡扣(3)受到绝缘体反馈的扣合力时供卡扣(3)朝形变槽内部变形。本发明的压板扣合结构既满足了卡扣与绝缘体之间保持力要求,又使得装配时单侧结构变形量不会过大,从而避免造成开裂、变形等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板扣合结构及使用该压板扣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对于通讯领域电源连接器,工厂做线类连接器,常采用定位弹簧结构。使用时,接触件压接线缆后插入连接器内部,由定位弹簧固定接触件。压板和绝缘体起固定接触件及定位弹簧的作用,压板和绝缘体两者之间需要很强的保持力。目前常用的压板扣合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刺破式卡扣结构,如图1,包括压板01、绝缘体02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定位弹簧03,其压板01上有卡扣04,在压板在强装入绝缘体时,卡扣将绝缘体壁撑开,卡扣04滑入绝缘体的卡槽05内,起到压板的强装固定。另外一种是弹性卡爪结构,如图2,包括压板001、绝缘体002及安装在二者之间的定位弹簧003,其特点为压板上有弹爪004,绝缘体内壁设有对应卡槽005。在压板装入绝缘体时,绝缘体壁不动,弹爪变形,卡住绝缘体的卡槽,实现压板的固定。
弹性卡爪结构的缺点是:①弹爪装入时变形量大,容易发生断裂问题,零件厂家生产时,如果成型参数不当,会导致弹爪脆断(即达不到设计的弯曲角度,弹爪根部发生断裂),且弹性结构尺寸超差风险较大,不利于生产。②生产现场操作不当,弹爪有断裂风险。并且弹爪装入时手感较差,装配效率低,没有明显到位提示,装配完成后,需100%检验是否所有弹爪入槽,检验弹爪是否断裂,生产效率低。③弹性卡爪结构保持力有限。④弹爪在产品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需较大空间,以实现弹爪的弹性变形位移,及足够的力臂长度支持,保证变形时不会断裂,占用产品空间较大。
刺破式卡扣结构的缺点是:刺破式卡扣结构靠绝缘体侧壁撑开强行挤入;卡扣高度过高时容易造成装配困难,出现绝缘体侧壁受力过大断裂、变形的风险;卡扣高度过低时,结合绝缘体与压板之间的间隙,各特征公差,卡扣干涉量过低,多次发生压板保持力不足、脱出问题,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压板扣合结构及使用该压板扣合结构的电源连接器,既满足了卡扣与绝缘体之间保持力要求,又使得装配时单侧结构变形量不会过大,从而避免造成开裂、变形等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的压板扣合结构,包括压板和绝缘体,压板的侧部设有卡扣,绝缘体与压板对应的侧部设有卡槽,压板上设有形变槽,形变槽位于卡扣形变方向,以使卡扣形成一个两端固定于压板上的悬臂梁,卡扣具有与卡槽挡止配合的凸起,形变槽用于在卡扣受到绝缘体反馈的扣合力时供卡扣朝形变槽内部变形。
有益效果是:在压板向绝缘体内强装时,绝缘体外壁及压板的卡扣均可以同时发生弹性变形,在此基础上,则可以设计较大的卡扣干涉量,如把凸起的高度设置得更高,既可以获取压板与绝缘体之间更大的保持力,又满足了装配时单侧结构变形量不会过大,避免造成开裂变形等风险。
进一步的,悬臂梁上与压板固定相连的两端连线与压板的扣合方向垂直。
有益效果是:现有技术中,悬臂梁式的弹爪的固定端是在压板的扣合方向上,因此弹爪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实现弹爪的弹性变形位移,而将卡扣的固定端设置在垂直于压板扣合方向上,则降低了卡扣所需的锁紧空间。
进一步的,形变槽沿压板的安装方向贯穿开设,或者,以压板的安装方向为前方,则形变槽的后端敞开、前端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0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