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控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80414.1 | 申请日: | 2022-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0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赞;萧正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钟宗 |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系统,用以对一负载供电并且包括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以及降压转换器。第一供电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电压并用以输出第一输出电流至负载。第二供电装置具有第二输出电压并用以输出第二输出电流至负载。降压转换器选择性地连接第一供电装置或第二供电装置,再与未连接的供电装置及负载并联。降压转换器根据第一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选择性地连接于输出电压高的电源装置,并控制转换器输出电压,使其符合另一个电源装置电压,从而将两个电源装置并联,并输出电流至负载。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可提高供电装置的续航能力和供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平衡多个供电装置的电压的供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能意识的提升,以电能驱动代替汽油驱动的电动车辆逐渐兴起。电动车辆的供电装置为蓄电池,并且电动车辆可包含若干个蓄电池以维持电动车辆的续航力。
一般来说,电动车辆在起动、加速以及爬坡的情况下需要较大的动能,因此,电动车辆的供电装置通常会将若干个蓄电池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以使供电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电流及电能。但是,由于每个蓄电池的充电/放电特性不完全相同并且具有电压差异,因此,当蓄电池直接以并联的方式连接时,供电装置会因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过大所造成的内部环流而产生热能,进而降低供电装置的续航力。而为了解决供电装置发热的缺点,电动车辆通常会进一步包含电池控制开关连接两组蓄电池,以分别控制蓄电池的输出及电压。
在现有的蓄电池的控制方式中,当供电装置的其中一蓄电池的电压较高时,电池控制开关会导通电压较高的蓄电池并且会切断电压较低的蓄电池,以让电压较高的蓄电池单独供电,进而降低该蓄电池的电压。而当供电装置的所有蓄电池的电压差异较小时,电池控制开关才会导通所有蓄电池以并联的方式提供电能。然而,当电压较高的蓄电池单独供电时,蓄电池有可能会因电流出力过大而降低蓄电池的寿命,进而降低续航力并且提高成本。进一步地,电池控制开关仅有切换的功能。当电池控制开关导通所有蓄电池时,电池控制开关无法控制蓄电池出力电流,故蓄电池有可能因电池特性不同而有内部阻抗差异,低阻抗蓄电池会持续以高电流的方式提供电能,无法分配各电池出力电流。此外,当电池控制开关导通或切断蓄电池时,供电装置容易产生突波电流而有可能会损伤电动车辆的其他电子组件造成故障或降低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系统,用以对一负载供电并且包括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以及降压转换器。第一供电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电压并且用以输出第一输出电流至负载。第二供电装置具有第二输出电压并且用以输出第二输出电流至负载。降压转换器选择性地并联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以及负载。降压转换器用以根据第一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以及负载的负载电压选择性地调整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当第一输出电压大于第二输出电压或第二输出电压大于第一输出电压时,降压转换器控制第一输出电压以及第二输出电压互相平衡。
其中,本发明的供电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连接降压转换器,并且降压转换器包括第一调整开关、第二调整开关以及第三调整开关。控制器用以控制降压转换器的第一调整开关、第二调整开关以及第三调整开关,以调整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电压。
其中,第二调整开关与第三调整开关为晶体管及二极管的其中一个。
其中,控制器为脉波宽度调变控制器(Pulse-width modulation controller,PWMcontroller)。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降压转换器位于第一供电装置以及第二供电装置之间,并且第二供电装置位于降压转换器以及负载之间。当第一输出电压以及第二输出电压相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一调整开关完全导通,以使第一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以及负载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04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