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8647.8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3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敏;吴倩;李广生;刘斌;刘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5/00;B22F10/47;B22F10/31;B22F10/66;B22F10/32;B33Y10/00;B33Y40/2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材制造方法,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具有薄壁的形状不规则的目标零件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三维模型平行间隔布置;对所述三维模型添加支撑体,且多个所述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支撑体相互连接;对添加所述支撑体后的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将切片处理后的三维模型导入制造设备,在基板上成形所述目标零件和所述支撑体;对所述目标零件和所述支撑体进行加工处理,得到所需的所述目标零件。本发明实现了具有薄壁的形状不规则的零件的一体化成形,提高精度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制造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薄壁、异型零件其形状复杂且不规则,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其使用环境比较恶劣,不仅要求零件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对性能要求也较高。通过传统机加方法,型面加工困难,且浪费原材料,采用铸造方式铸造出来的零件性能低于锻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材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出薄壁、不规则结构的零件,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尺寸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具有薄壁的形状不规则的目标零件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三维模型平行间隔布置;
对所述三维模型添加支撑体,且多个所述三维模型通过所述支撑体相互连接;
对添加所述支撑体后的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
将切片处理后的三维模型导入制造设备,在基板上成形所述目标零件和所述支撑体;
对所述目标零件和所述支撑体进行加工处理,得到所需的所述目标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增材制造方法,制造具有薄壁的形状不规则的目标零件,通过对目标零件添加支撑体,在加工中可在基板上成形具有支撑体的多个目标零件,支撑体不仅对单个目标零件起支撑作用,还用于多个支撑体的相互连接,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便于对目标零件加工制造;整个过程中无需设计复杂的刀具或夹具、无需采用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焊接等多道工序,只需通过打印三维模型即可直接增材制造出零件,实现了具有薄壁的形状不规则的零件的一体化成形,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零件质量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制造周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对所述三维模型添加支撑体之前,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零件的摆放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目标零件的高度低低于在其它状态下的高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目标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成形状态,使有利于加工制造,优选为目标零件的高度最低,即选择三维模型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在距离上最小时的摆放状态,从而使目标零件制造出的高度最低,有利于目标零件的整体结构平稳,并利于提高打印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切片处理后的三维模型导入制造设备,在基板上成形所述目标零件和所述支撑体,包括:确定在所述基板上成形的所述目标零件的数量,所述目标零件的两个端面与所述基板之间通过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确定目标零件的数量用于尽可能多的在基板上成形出目标零件,相对于制造单个目标零件,可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通过支撑体设置在目标零件的端面,便于实现多个目标零件的相互连接,共用实体支撑,降低目标零件的变形量和支撑体数量,保证了制造出的零件的尺寸精度、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在所述基板上成形的所述目标零件的数量,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基板相邻的第一边长和第二边长;
确定所述目标零件的成形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86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