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8142.1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8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林;王自东;陈晓华;綦才;杨明;朱谕至;周伟;贾云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27/054 | 分类号: | B01F27/054;B01F27/906;B22D7/12;B01F101/45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宋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组织 均匀 超强 高韧钢 铸造 搅拌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主要涉及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设备领域。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面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贯穿箱体顶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传动电机提供动力,能够带动连接板运动,并配合搅拌电机的工作,能够增加搅拌的半径,进而增加了钢液的流动性,从而使边缘与中心的钢液温度均匀,消除温度梯度,并且使钢液的成分在搅拌的作用下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柱状晶的生成,形成大量细小且尺寸均匀的等轴晶,降低了超强高韧钢铸锭的成分偏析程度,进而提高其综合性能与服役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超强高韧钢(DT300,300M,AerMet 100等)在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和强度等方面具有其他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在现今和不可预见的将来,它仍将是制造国防尖端武器的关键材料之一。超强高韧钢不仅被广泛应用于高铁、机械装备、汽车及民用重大工程设施等方面,而且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到航空航天、国防重大装备等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领域。与传统材料相比,超强高韧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疲劳寿命,可为新一代武器装备提供寿命及可靠性保障。近年来,超高强度钢不仅服役强度不断提升,而且其使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到超高层建筑、先进装备制造、高速列车及其他国防装备,高性能、低成本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超强高韧钢由于服役环境复杂恶劣,长时间承受高载荷、高温高压、强摩擦或循环冲击等作用,如果基体组织不均匀,会导致性能均匀一致性差,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服役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超强高韧钢的组织均匀性,科学匹配其强韧性从而达到提高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是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生产超强高韧钢主要采用重力铸造的方法,依靠重力作用使钢液在铸模中自然凝固,由于铸模中心与边缘钢液温度不一致,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自然冷却凝固会在铸锭中形成大量柱状晶,极大降低超强高韧钢的综合性能;同时由于超强高韧钢本身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凝固过程中极易产生成分偏析,心部组织极其不均匀,在组织中沿晶界形成粗大的液析碳化物,如果不加以改善会在钢基体中造成强烈的应力集中,从而产生微裂纹并在基体中快速扩散成大裂纹,最终导致断裂失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传动电机提供动力,能够带动连接板运动,并配合搅拌电机的工作,能够增加搅拌的半径,进而增加了钢液的流动性,从而使边缘与中心的钢液温度均匀,消除温度梯度,并且使钢液的成分在搅拌的作用下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柱状晶的形成,形成大量细小且尺寸均匀的等轴晶,降低了超强高韧钢铸锭的成分偏析程度,进而提高其综合性能、服役使用寿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组织均匀度的超强高韧钢铸造用搅拌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面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贯穿箱体顶面,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底面安装转盘,所述转盘底面暗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两侧均安装搅拌板,每块所述搅拌板一侧均开设两个上下分布的放置槽,每个所述放置槽内均滑动安装连接杆,位于同一块搅拌板上的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转盘底面两侧均开设条形槽,每条所述条形槽内均安装传动电机,每个所述传动电机转轴一端均安装丝杆,每根所述丝杆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的条形槽转动连接,每根所述丝杆外周均安装螺母,每个所述螺母底面均安装竖杆,每根所述竖杆底端均与对应的连接板顶面连接。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搅拌板上均开设矩形透槽,每条所述矩形透槽内均通过横杆转动连接竖板。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底端两侧均安装横板,每块所述连接板底面均安装滚轮,每个所述滚轮均与对应的横板顶面接触连接并能够沿对应的横板顶面滚动。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顶面内壁两侧均安装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均与转盘顶面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8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