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紧固连接的弹性人工椎间盘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5859.0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4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姜秀娟;周鑫鑫;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丽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B29C6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5 | 代理人: | 岳帅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固 连接 弹性 人工 椎间盘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固连接的弹性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下板、弹性核以及连接线,所述弹性核设置于上板和下板之间,所述上板、下板和弹性核的中心部分分别设置有贯通的中心孔,所述连接线依次通过上板、弹性核、下板的中心孔进行缠绕将上板、弹性核、下板紧固连接在一起。上板、下板与弹性核之间通过设置连接线连接,部件之间装配连接成一个整体,可精确安装,避免脱位、界面脱开风险,增强了组件的安全可靠性。而且,连接线从中心孔连接,是位于最小伸缩和活动的中心区域,既能连接牢固,又能减少或避免过大、长期的连接线与上下板、弹性核之间的相对运动带来的连接线断裂以及摩擦磨屑风险,使组件获得更好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植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紧固连接的弹性人工椎间盘。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久坐不动、伏案工作、以车代步、手机“低头族”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交通事故频发,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其病变程度较为严重时,会引起头痛、肩颈痛、手麻、腰痛、腿痛甚至走路不稳、瘫痪等症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最经典的治疗方式为融合减压术,即将病变节段的椎间盘以及其他压迫结构切除,用融合器、固定板等进行支撑固定,最终实现椎骨的骨性融合。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减压并环节临床症状,但引起融合固定,使病变阶段失去了活动,会带来临近节段的代偿性应力异常,远期会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或病变,进而带来临近节段需再次手术的风险。人工椎间盘置换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治疗颈椎病和腰椎病的新型手术方式,其需要植入一个人工椎间盘,替代病变或退变的椎间盘进行活动,可实现脊柱活动和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以达到减少或避免因本节段手术带来的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风险的目的。
因人工椎间盘意图恢复和重建脊柱的活动和功能,因此其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人体间盘匹配度越高越好。因其是永久植入脊柱内的植入物,因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越高越好。
目前已商业化的人工椎间盘产品及国内外专利中提及的产品结构绝大部分采用“球-窝”摩擦式的硬支撑结构。如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与Prodisc-L人工腰椎间盘,专利CN200680015066、CN200580003944所公开的结构等等。这类椎间盘其其活动原理、运动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等均与正常椎间盘差异较大,临床表现主要有活动度过大,周围小关节和韧带组织应力过大造成的节段不稳定和小关节退化问题,以及硬支撑的结构不能像正常椎间盘粘弹性结构一样可以吸收和缓冲来自头部或脊柱轴向的外力震荡,另外产品采用摩擦式运动模式,长期存在摩擦磨屑的风险,进而引起一些如骨质溶解等并发症。
除上述“球-窝”摩擦式的硬支撑结构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结构设计的尝试。
如CN201920427557公开的扁U型设计的人工椎间盘,通过U型的结构设计,在轴向上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减震功能,但仍是金属结构,与人体正常间盘粘弹性生物力学差异较大。专利CN 209316158U公开了由蝶形弹簧组组成的弹性核式人工椎间盘,专利CN110025408A公开了由金属丝冲压成型的金属橡胶制成的弹性核式人工椎间盘,这些核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但与人体正常椎间盘的粘弹性的生物力学仍差距较大。
CN200380104029和CN200780023866分别公开了一种通过柔软核外侧缠绕包裹聚乙烯纤维或模量渐变的方式来试图模拟人体正常椎间盘的髓核和纤维环结构,但在与人体椎骨连接牢固方面尚存在一些缺点。CN201610031666、CN201710677459和CN201910837485分别用静电纺丝的方式,试图制备与人体正常椎间盘相近结构和性能的髓核和纤维环结构或组织工程支架,其仿生度较高,但制备难度大,工艺稳定性等是否可真正满足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等方面仍然存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丽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青丽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5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青稞小麦复配粉
- 下一篇:一种传统图案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