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3547.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晖;林润华;李娜;吴瑞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12 | 分类号: | A61B1/012;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李志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加 引导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包括内镜、内镜外套管、引导管和若干个卡合装置;内镜外套管套设于内镜上,若干个卡合装置依次排列于内镜外套管和引导管之间;内镜外套管分段依次卡合于若干个卡合装置一端,引导管分段依次卡合于若干个卡合装置另一端;内镜外套管限位于第一凹槽内;引导管限位于第二凹槽内;内镜和引导管可分开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当合并使用时,通过卡合装置将内镜外套管和引导管卡合在一起,形成双通道使用;单独使用内镜时,将内镜外套管从卡合装置中取出,独自使用;适用于多种治疗场景;引导管的先端部两端之间呈流线型设计;以避免进镜时损伤咽部、食管等地方的黏膜,增加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附带有一个器械管道,其目的是通过管道将操作附件(活检钳、切开刀、异物钳等等)从体外送入体内进行操作、治疗,但是一个管道对于一部分病变的处理剂治疗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内镜公司研发了双通道内镜,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镜身粗的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包括内镜、内镜外套管、引导管和若干个卡合装置;所述内镜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镜上,所述若干个卡合装置依次排列于所述内镜外套管和所述引导管之间;所述内镜外套管分段依次卡合于所述若干个卡合装置一端,所述引导管分段依次卡合于所述若干个卡合装置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每一卡合装置包括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和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中心对称轴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上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两端边缘向内弯曲,所述第一凹槽两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内镜外套管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设置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两端边缘向内弯曲,所述第二凹槽两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缺口;所述引导管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的先端部与所述内镜外套管的先端部并排放置并固定。
优选的,所述引导管的先端部两端之间呈不对称设计;所述引导管的先端部一端与所述内镜外套管水平对齐,所述引导管的先端部另一端低于所述内镜外套管水平位置;所述引导管的先端部两端之间呈流线型设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横截面半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内镜外套管的横截面半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横截面半径等于或大于所述引导管的横截面半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计一种内镜附加引导管装置,内镜外套管分段从第一缺口置于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两端边缘向内弯曲将内镜外套管限位于第一凹槽内;引导管分段从第二缺口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两端边缘向内弯曲将引导管限位于第二凹槽内;内镜和引导管可分开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当合并使用时,通过卡合装置将内镜外套管和引导管卡合在一起,形成双通道使用;单独使用内镜时,将内镜外套管从卡合装置中取出,独自使用;适用于多种治疗场景;引导管的先端部两端之间呈流线型设计;以避免进镜时损伤咽部、食管等地方的黏膜,增加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卡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35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