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长注浆锚索力学传递性能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3180.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7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见行;刘磊;曾班全;陶康明;张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D21/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邓永红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长 注浆锚索 力学 传递 性能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全长注浆锚索力学传递性能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S1构建基于全长注浆锚索的锚索锚固体模型;
S2确定所述锚索锚固体模型中接触界面的剪切滑移模型;
S3基于所述剪切滑移模型,获得所述锚索锚固体模型的滑移系数;
S4构建所述接触界面不同受力阶段的力学模型,对应获得不同受力阶段的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响应关系;
S5根据所得滑移系数及响应关系,绘制全长注浆锚索承载后的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系曲线,获取其力学传递性能;
其中,
所述锚索锚固体模型构建如下:该模型包括核心的柱体全长注浆锚索、围绕在该锚索外的柱体锚固剂及围绕在该锚固剂外的柱体围岩,所述全长注浆锚索与锚固剂之间的分界面为所述接触界面,其中,所述锚索、锚固剂和围岩均为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介质,所述接触界面为先发生弹性变形、再发生弹塑性变形、最后发生完全塑性变形的弹塑性介质;
所述剪切滑移模型设置如下:
其中,δ(x)表示所述接触界面的剪切滑移量,ub(x)表示全长注浆锚索的轴向位移,ur(x)表示围岩的轴向位移,k为黏结系数,t表示锚固剂厚度,rb表示全长注浆锚索的半径,τ(x)表示所述接触界面的剪切应力;
所述滑移系数通过以下计算模型获得:
其中,E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杨氏模量,A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横截面积,Er为围岩的杨氏模量,Ar为围岩的横截面积,τp为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δp为达到接触界面抗剪强度时对应的剪切滑移量;
所述不同受力阶段包括:所述接触界面完全呈现弹性状态的弹性阶段,所述接触界面部分呈现弹性状态、部分呈现脱黏状态的弹性-脱黏阶段,及所述接触界面完全呈现脱黏状态的脱黏阶段;
其中,所述弹性阶段的所述响应关系满足:
其中,Fb为全长注浆锚索拉拔端的拉拔力,λ为滑移系数,L为全长注浆锚索的锚固长度,rb表示全长注浆锚索的半径,τp为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δp为达到接触界面抗剪强度时对应的剪切滑移量,u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轴向位移;
所述弹性-脱黏阶段的响应关系满足:
其中,τr为接触界面的残余抗剪强度,Le为接触界面中弹性段的长度,u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轴向位移,E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杨氏模量,Ab为全长注浆锚索的横截面积,Er为围岩的杨氏模量,Ar为围岩的横截面积;
所述脱黏阶段的响应关系满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滑移量δp基于已有的关于全长注浆锚索的拉拔试验数据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31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