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2809.7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明海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陈文森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防止 皮肤 多功能 艾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包括上部调温旋钮、中部调温旋钮、艾灸筒体以及艾灸盒底座;艾灸盒底座的中部设有控温垫,艾灸筒体设置于艾灸盒底座上,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下部设有缺口,艾灸筒体上设有和缺口配合的进气孔;上部调温旋钮的顶部设有艾灸插入孔,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下侧设有环形磁铁,上部调温旋钮的顶壁上侧设有环形铁夹;通过多重控温的方式,实现更加准确的控制艾灸盒底部的温度,便于调整到合适的温度进行使用;进而达到防止皮肤变黄的作用,防止长期艾灸使皮肤变黄;可使用多种长度规格的艾灸柱,局限性小;进而减少了操作时来回换艾灸柱的麻烦;防止烫伤皮肤,进而保护皮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艾灸盒,具体是指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大力提倡和广大人民的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中医治疗手段三大法宝的“艾灸”逐渐被人们所青睐。由于传统艾灸手持操作易疲劳,难持久,费时费劲,占用人力资源,不宜进行多穴同灸,精准性差,不稳定,能量易散失等问题。市面上因此也涌现出了很多有别与传统手持艾灸的艾灸盒,由于使用艾灸对患者进行调理时对经络和穴位的精确度以及施灸时的温度具有严格要求的: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的经络和穴位,有的症状需要多条经络和多个穴位同时施灸;不同的患者、不同的部位对温度的耐受度也是不一样的,并且人体上的经络和穴位分布比较密集;所以对艾灸盒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否则就事与愿违了。虽然市面上也涌现出了好多艾灸盒,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发现了好多问题,比如:1有的艾灸盒控温效果不理想,造成使用者皮肤出现水泡常理解为烫伤。如果此水泡处理不当的话,很难愈合。甚至有的因此造成感染,长达数周不能够痊愈,不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同时给理疗店也带来了不必要的纠纷。特别是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不敢使用这种控温效果不理想的艾灸盒,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就不好愈合。2有的艾灸盒患者经常使用艾灸同一个穴位时,会出现穴位所在的皮肤逐渐变黄。因为艾灸在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类似于焦油的一种物质,长期沾染这种物质会使皮肤逐渐变黄好比长期吸烟的人,拿烟的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特别是皮肤裸露的地方,非常影响美观。有的患有面部疾病的使用者,都不愿在面部使用此种艾灸盒。3有的艾灸盒局限性太大,只能适用于一种长度规格的艾柱。4有的艾灸盒用纸质材料做的,虽然轻便,但易损坏,相应就加大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5有的艾灸盒体积过大,造成艾灸穴位不精准。6有的艾灸盒过于笨重,操作不灵活,不能够多穴同灸。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重控温防止皮肤变黄的多功能艾灸盒:包括上部调温旋钮、中部调温旋钮、艾灸筒体以及艾灸盒底座;
所述艾灸盒底座的中部设有防止皮肤变黄的控温垫,所述控温垫高于艾灸盒底座的最底部,所述控温垫以及艾灸盒底座的底部形成开口朝下的隔热槽;
所述艾灸筒体设置于艾灸盒底座上,所述艾灸筒体的剖面为圆形,艾灸筒体和艾灸盒底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
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从下至上依次为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以及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的直径,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的直径小于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的直径;
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插入到艾灸筒体内并且和艾灸筒体转动配合;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下部结构的下部设有缺口,所述艾灸筒体上设有和缺口配合的进气孔;
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位于艾灸筒体的上侧,所述中部调温旋钮中部结构位于上部调温旋钮的下侧,所述上部调温旋钮盖住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并且和中部调温旋钮上部结构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明海,未经闫明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2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