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室结构及真空退火炉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72707.5 | 申请日: | 2022-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旺;赵成军;孙强;胡东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海中谊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08;C22F1/02;C22F1/18;C21D1/34;C21D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汪莉萍 |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结构 真空 退火炉 | ||
本发明属于真空退火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室结构及真空退火炉。本发明中的加热室结构包括加热元件、连接架、隔热屏组和框架组件,连接架位于加热元件的外侧,连接架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与加热元件相连,隔热屏组位于连接架的外侧,隔热屏组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与连接架相连,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框架组件包括分别位于隔热屏组外侧的刚性框架组和柔性框架组,柔性框架组位于刚性框架组的内侧且分别连接刚性框架组和隔热屏组。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加热室结构,能够阻断与加热元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第二连接组件,能够有效减小位于隔热屏组外侧的框架组件的受热温度及变形量,提升了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退火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室结构及真空退火炉。
背景技术
近年来,稀有金属管材特别是钛管、锆管等,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而这些行业对管材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真空退火是其中间和成品生产的重要工艺过程。用于超大型飞机机翼整体真空退火处理的炉型技术要求更高,国内这方面是空白。在无氧化和无污染状态下进行消除应力或再结晶退火,以消除加工硬化和恢复塑性。加热退火处理的方法很多,但采用真空退火对钛管材进行退火处理,是稀有金属加工领域一项较新的技术和工艺。它以热处理清洁、经济、无污染、无氧化、变形小的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有的真空退火炉整体尺寸较小,无法进行大部件的加工,同时现有的真空退火炉的加热元件的支架连通加热室内和隔热屏外,在作业时加热室内的热量能够通过支架传递至加热室外侧,进而导致加热室支架框架区的变形量增大,降低了可靠性。另外,现有退火炉的加热室支撑框架区的结构没有做分层处理,在作业时热量外传通道较大,进而使得框架温度较高,变形量增大,隔热屏结构处褶皱(各方向的变形没有区别对待,是综合变形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室结构,用以至少解决现有加热室结构由内部向外传导的热量加热导致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室结构,应用于真空退火炉,包括:
加热元件;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侧,所述连接架通过若干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
隔热屏组,所述隔热屏组位于所述连接架的外侧,所述隔热屏组通过若干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隔热屏组外侧的刚性框架组和柔性框架组,所述柔性框架组位于所述刚性框架组的内侧且分别连接所述刚性框架组和所述隔热屏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隔热屏组相贴合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隔热屏组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底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元件相连,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三固定部、过渡部和包裹部,所述过渡部连接所述包裹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所述包裹部包裹于部分所述加热元件的外侧,所述第三固定部贴设于所述连接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海中谊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海中谊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2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