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1237.0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3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俞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卉盛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7/003;F24F8/10;F24F8/90;F24F11/74;F24F13/2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都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7 | 代理人: | 邱丹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环保 通风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组件(2),抽气组件(2)的后方通过输气弯管(3)与通风组件(4)连接,通风组件(4)与输气弯管(3)设置有冷却装置(5),抽气组件(2)上方的外壳(1)上开设有清理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前端开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内设置有通风百叶(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2)包括过滤板(21)、积灰槽(22)、收集抽屉(23)和封闭支板(24),过滤板(21)设置在外壳(1)内,过滤板(21)的下方通过封闭支板(24)与外壳(1)侧壁连接,积灰槽(22)开设在外壳(1)的底端内,积灰槽(22)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抽屉(23),收集抽屉(23)的前端安装有把手(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4)包括通风箱体(41)、通风口(42)、百褶扇叶(43)、调整杆(44)、调整电机(45)和联动链带(46),通风箱体(41)的前端开设有通风口(42),通风口(42)的内部安装有百褶扇叶(43),百褶扇叶(43)的两端均设置有调整杆(44),调整杆(44)一端与调整电机(4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百褶扇叶(43)设置不少于十组,且每组百褶扇叶(43)两端均设置调整杆(44),与调整电机(45)连接的调整杆(44)上通过套接联动链带(46)和每组百褶扇叶(43)一端的调整杆(4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冷却箱体(51)、换热弯管(52)和出气管(53),冷却箱体(51)内缠绕设置有换热弯管(52),换热弯管(52)一端与输气弯管(3)连接,换热弯管(52)另一端与出气管(53)连接,出气管(53)与通风组件(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清理气缸(61)、伸缩杆(62)和清理件(63),清理气缸(61)固定在外壳(1)上,清理件(63)设置在外壳(1)内,伸缩杆(62)一端与清理气缸(61)的输出端连接,伸缩杆(62)另一端与清理件(6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件(63)包括安装座(631)、刮板(632)、安装板(633)和清理毛刷(634),安装座(631)的侧端连接有刮板(632),安装座(631)的下方连接有安装板(633),安装板(633)侧端与清理毛刷(634)连接。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工程用环保通风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安装座(631)的下方连接安装板(633),安装板(633)侧端与清理毛刷(634)连接,外壳(1)尾端通过风机将气体抽送到内部,由过滤板(21)进行过滤后再由输气弯管(3)输送到通风组件(4)内,对建筑工程场地内带有杂质灰尘的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杂质掉落到收集抽屉(23)内,通过收集抽屉(23)进行收集后处理;
S2:清理气缸(61)带动安装座(631)下压,刮板(632)和清理毛刷(634)与过滤板(21)表面贴合,在下压时对过滤板(21)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
S3:在每组百褶扇叶(43)两端设置调整杆(44),与调整电机(45)连接的调整杆(44)上通过套接联动链带(46)和每组百褶扇叶(43)一端的调整杆(44)连接,百褶扇叶(43)在调整电机(45)的驱动下用于调整通风大小;
S4:在冷却箱体(51)内缠绕设置有换热弯管(52),换热弯管(52)一端与输气弯管(3)连接,换热弯管(52)另一端与出气管(53)连接,出气管(53)与通风组件(4)连接,换热弯管(52)把处理后的气体进行冷却后输送,实现对建筑工程场地内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卉盛,未经俞卉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12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航天相变储能装置形变测试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耐腐性镁合金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