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焊接的防溅板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0390.1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8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邹新祥;魏博;类兴珂;孟长青;张福佳;林长龙;李洋;王少伟;倪周杰;祖晓东;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12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接闪带 支柱 焊接 防溅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焊接的防溅板,包括复合底板、一对复合移动板、自动复位装置和手柄,自动复位装置对称设置在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的上部,一对复合移动板侧边相邻地分别通过自动复位装置与复合底板可横向移动地连接。复合底板顶边中心开有支柱定位槽,支柱定位槽宽度与支柱直径匹配,复合移动板侧边长度与支柱定位槽长度匹配。复合底板顶边与一对复合移动板顶边平齐,一对复合移动板相邻顶角与相邻底角分别设有与支柱直径匹配的半圆角,手柄一端垂直固定在复合底板底边中部上。本发明提高了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的焊接工效,有效地保护了屋顶上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降低了屋顶改造工程的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时遮挡焊渣的挡板,特别涉及一种在屋顶焊接避雷用的接闪带时,防止焊渣掉落到已安装好的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上的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屋面的女儿墙上将接闪带焊接在支柱上,以达到可靠电气连接,女儿墙上每间隔1m分别设置了高出女儿墙顶面5cm的支柱。女儿墙上粘贴3cm厚的挤塑板作为保温板,挤塑板上粘接固定了一层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两者之间通过3~5mm厚抹面胶浆固定连接。接闪带与支柱焊连时,溅落的火花和高温焊渣会破坏已完成施工的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返工维修耗时耗材,效果不佳,增大了施工成本,还延长了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地保护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的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焊接的防溅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焊接的防溅板,包括复合底板、一对复合移动板、自动复位装置和手柄,复合移动板面积小于1/2的复合底板面积,自动复位装置对称设置在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的上部,一对复合移动板侧边相邻地分别通过自动复位装置与复合底板可横向移动地连接;复合底板顶边中心开有支柱定位槽,所述支柱定位槽宽度与支柱直径匹配,复合移动板侧边长度与支柱定位槽长度匹配;复合底板顶边与一对复合移动板顶边平齐,一对复合移动板相邻顶角与相邻底角分别设有与支柱直径匹配的半圆角;所述手柄一端垂直固定在复合底板底边中部上。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结构相同,分别包括铝合金板和粘接固定在铝合金板上的绝缘云母板;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各自的绝缘云母板相抵地分别通过自动复位装置可横向移动地连接。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为1.0~2.0mm,所述绝缘云母板的厚度为18~22mm。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复位装置包括压簧、压簧芯柱、螺栓、螺母和水平压簧槽,所述压簧一端套在压簧芯柱一端上,压簧芯柱另一端嵌装固定在水平压簧槽一端中,所述水平压簧槽对称设置在复合底板的上部,压簧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穿过水平压簧槽另一端和对应复合移动板的螺栓上,螺栓头部分别抵靠在复合移动板的铝合金板上部,螺栓另一端分别横穿过对应的复合移动板上部及复合底板上部,拧在螺栓另一端的螺母分别抵靠在复合移动板的铝合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簧芯柱采用沉头实心铆钉,所述沉头实心铆钉的头部分别嵌入固定在水平压簧槽一端的垂直槽中。
进一步的,手柄另一端套有防静电绝缘套。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每个只需180元,能重复使用。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的铝合金板使得本发明质量轻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复合底板和一对复合移动板的绝缘云母具有耐500-1000℃高温的特点,使得屋顶的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不会被火花或高温焊接溅落物烧损。支柱下部移进本发明后,自动复位装置使得一对复合移动板既能开启又能自动关闭,一对复合移动板相邻边彼此抵靠,从而实现对本发明下侧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的完全遮蔽,复合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不需返修,提高了屋顶接闪带和支柱的焊接工效,有效地保护了屋顶上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和挤塑板,降低了屋顶改造工程的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0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