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长期悬浮在水面并可回收的灭蚊幼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8987.2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10 | 分类号: | A01N25/10;A01N47/46;A01N65/18;A01P7/04 |
代理公司: | 晋中市思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22 | 代理人: | 赵晓云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期 悬浮 水面 可回收 灭蚊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长期悬浮在水面并可回收的灭蚊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灭蚊幼材料的有效成分为异硫氰酸丙烯酯,固化剂为桐油,载体为聚丙烯吸油棉纤维。本发明产品的特点是,异硫氰酸丙烯酯不溶于水、对水中幼鱼/幼虾等水生物无影响。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灭蚊幼材料可长期悬浮在水面,对蚊幼虫产生杀灭作用,杀灭率可达90%以上,对水生物和水环境安全,可以彻底解决因灭蚊幼剂使用方法不当(水中抛洒)产生的环境危害问题,同时对减少蚊幼种群数量和减少蚊媒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长期悬浮在水面并可回收的灭蚊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由聚丙烯纤维吸油棉吸附异硫氰酸丙烯制备的灭蚊幼材料,所述产品可以长期悬浮在水面上、灭蚊药剂(异硫氰酸丙烯酯)不溶于水、对水中其它生物(幼鱼/幼虾)没有药害、用后可回收,本发明属于防蚊灭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脑炎等多种传染病的重要害虫和媒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由蚊传播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75 ~ 100万。其中疟疾是蚊媒传染病的一种,给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造成重大的健康隐患。另外一种由埃及伊蚊传播的蚊媒传染病是登革热病毒,每年感染约一亿人左右,主要在拉丁美洲和亚洲。近年,美国蚊媒传播疾病呈上升态势。从 1999 年纽约州首次报道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之后,已经逐步地向南和向西移动,目前在美国本土所有的州都有检出记录。东方马脑炎病毒(EEE)是另一种由蚊传播的虫媒病毒,其也造成了美国以及中美和南美人体的患病。EEE 感染的特征为抽搐和昏迷,导致大约一半患者的死亡。大量使用化学灭蚊剂,导致抗药性逐年增长。因此,全球急需更安全、更环保、更有效、无抗性的防蚊灭蚊新技术/新产品。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灭蚊剂多为化学品,包括双硫磷和菊酯类灭蚊剂。除外,也有部分植物源和生物灭蚊幼剂(如Bt)。但是,产品的使用方法多数为混溶在水体中产生灭蚊作用,未见有可悬浮、可回收的灭蚊幼产品。总之,不管用哪一种灭蚊幼药剂,长时间往水中抛洒使用,易对人、动物、水生物、水环境造成持久性危害。
如果,我们能够发明一种对人、动物、水环境、水生物没有危害、可以回收使用的灭蚊幼新材料,可以彻底解决灭蚊剂对水环境的影响问题,对世界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发明。
双硫磷(灭幼剂),4,4'-双 (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氧基) 苯硫醚,别称替美福司,化学式C16H20O6P2S3,分子量466.4689,CAS号3383-96-8,白色结晶固体。急性经口毒性:大鼠LD50 1000 mg/kg;小鼠 LD50 223 mg/kg。
双硫磷是全球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灭蚊幼剂,由于对水环境有潜在的风险, 2017年欧盟等国家将双硫磷列入了限制或禁用名单。
菊酯类杀虫剂同样存在潜在的风险,被欧盟等国列入禁止或限制使用目录。其中,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于2017年11月建议禁止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氯菊酯的某些用途。2015年,高效氯氟氰菊酯因为毒性高等原因被欧盟指定为候选被替代物质。2017年,PMRA提出禁止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用于所有食品和饲料作物,并停止在住宅室内使用。2013年,欧盟在对杀虫剂进行审查后,联苯菊酯的杀虫杀螨剂非农用途被淘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未经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8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厂用LED防爆灯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效便捷的比色皿磁力搅拌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