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4686.2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9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圣尧;李栋;曹珂菲;郝小红;冯双杰;许欣;崔大韡;林屹;金修承;孔令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34 | 分类号: | B65G53/34;B65G53/40;B65G6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西江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高温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包括壳体、流态化输送组件和冷却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容纳腔,进料口和出料口与容纳腔连通,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容纳腔的两端,容纳腔朝水平方向延伸,流态化输送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且出风口位于容纳腔的底部,冷却组件设置在壳体上,冷却组件用于对容纳腔内的物料在流化输送过程中进行冷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输送粒料的同时对其高效冷却,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置输送效率低、冷却不便捷、结构不紧凑、工艺流程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粒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流态化技术广泛用于固体粒料的气力输送领域,原理是利用气体将固体颗粒悬浮起来,使固体粒料具有流体表观特征进而便于输送。现有粒料流态化输送装置内部具备很大的表面积和充足的物料停留时间,而工业粒料往往温度较高,若能将流化输送和流化冷却技术相结合,则可以在物料输送的同时完成冷却。然而现有输送装置仅能够实现物料的传递并不能同时实现物料的冷却,处理高温粒料时需要额外配备冷却装置,先冷却再输送,流程长设备多。此外输送装置的前后工序往往存在一定高度差,现有技术并未充分利用该空间进行输送和冷却,使得物料的运输及冷却的效率较低。
现有输送装置除不能兼顾输送和冷却功能外,在其输送效果上也存在一些不足。1、现有装置内物料横向输送仅依靠装置倾斜后产生的下滑力,缺少横向推动力,造成物料横向流动缓慢,停留时间过长,输送效率较低。2、现有装置需要倾斜放置,即进料端壳体高于出料端壳体,粒料可以受重力作用倾斜滑落;然而这导致了装置底部基础高度不同,流化过程中粒料在装置内激烈翻涌,高度不均的基础易使装置产生较大振动,进而发生基础损坏或装置倾翻。3、粒料在横向流动输送过程中易返窜,由于流化风自装置底部通入,粒料进口高于进风口,导致流化风易夹带一部分已从进料口流入装置内部的粒料反向流回进料口,或夹带本已流向出料口的粒料反向流回进料口方向。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输送和冷却相结合的装置,即一步可实现对高温粒料的输送和高效冷却,此外对现有装置的输送效果不足进行了改进,在保持结构紧凑、兼顾冷却基础上,进一步克服粒料输送缓慢、易窜料、装置基础高度不均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装置无法以较短流程同时满足物料高效冷却以及输送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料口、出料口以及容纳腔,进料口和出料口与容纳腔连通,且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容纳腔的两端;流态化输送组件,流态化输送组件包括风箱、风帽和浇注层,风箱设置在壳体的底部,风箱具有进风口,浇注层设置在容纳腔的底部,风帽的一端与风箱连通,风帽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壳体和浇注层,风帽的位于容纳腔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沿物料的横向流动方向设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壳体的底部朝向壳体的顶部延伸;冷却组件,设置在壳体上,冷却组件用于对容纳腔内的物料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风帽包括多个送风管,多个送风管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送风管的一端与风箱连通,送风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浇注层的顶面的高度由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均匀降低,送风管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浇注层的顶面。
进一步地,冷却型高温粒料输送装置还具有预冷通道,预冷通道设置在进料口处,预冷通道通过进料口与容纳腔连通,预冷通道的延伸方向与容纳腔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预冷通道内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沿预冷通道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在预冷通道两侧的内壁上,折流板的延伸方向与预冷通道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折流板内部设置有水冷腔,水冷腔可与折流板进行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4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