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抗拉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3195.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L·阿塞韦斯蒂娜耶罗;杰西卡·斯莫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2 | 分类号: | D04B1/12;D04B1/10;A43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汤慧华;郑霞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针织抗拉结构。针织部件可以包括织入抗拉区,该织入抗拉区可以包括至少部分由第一交叉点部分和第二交叉点部分界定的开口。经由针织线圈与第一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的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包括从第一交叉点部分跨过开口延伸到第二交叉点部分的浮线。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月18日,申请号为201980007948.0,发明名称为“针织抗拉结构”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
本实施方案总体上涉及针织部件和制造针织部件的方法,针织部件例如是用于在服装和鞋类应用中使用的针织部件。
概述
针织部件可以包括织入抗拉区(knit-in tensile area),该织入抗拉区可以包括至少部分由第一交叉点部分和第二交叉点部分界定的开口。经由针织线圈与第一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的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包括浮线,该浮线具有从第一交叉点部分跨过开口延伸到第二交叉点部分的浮线长度。浮线长度可以是至少三根针的距离。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具有至少0.8mm的直径和至少25kg-f的抗拉强度,并且可以经由第二针织线圈与第二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针织部件还可以包括抗拉材料的与第一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的第二横列,并且抗拉材料的第二横列可以包括第二浮线,该第二浮线从第一交叉点部分跨过开口延伸到第二交叉点部分。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包括具有第二浮线长度的第二浮线。开口可以具有包括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椭圆形或圆形的形状。从面向第一交叉点部分的第一表面的视角来看,第一交叉点部分可以隐藏抗拉材料的横列的针织线圈。
在另一方面,鞋面可以包括第一织入抗拉区,该第一织入抗拉区包括抗拉材料的延伸跨过多个开口的横列,每个开口至少部分地由多个交叉点部分和多个道路部分(arterial portions)界定。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经由一个或更多个针织线圈与多个交叉点部分中的每个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并且可以包括多个浮线(每个浮线具有浮线长度),每个浮线延伸跨过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具有在内侧-外侧方向上的取向,并且可以从外侧边缘区域延伸到内侧边缘区域。抗拉材料的横列可以在织入抗拉区的纬向方向(weft direction)上延伸。鞋面还可以包括第二织入抗拉区,该第二织入抗拉区包括第二多个开口和抗拉材料的第二横列,并且第二织入抗拉区可以位于鞋面的与第一织入抗拉区不同的区域中。第一织入抗拉区可以位于鞋中部区域中,并且第二织入抗拉区可以位于鞋后部区域中。抗拉材料的第二横列可以具有与抗拉材料的横列不同的取向。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一形状和第一尺寸,并且第二多个开口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第二形状和第二尺寸。
在另一方面,针织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针织多床针织结构的第一横列,将多床针织结构的第一横列的第一多个线圈转移到不同的针以加宽开口,针织抗拉材料的横列,包括与多床针织结构相互环套的至少一个线圈和横跨开口的浮线,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上针织多床针织结构的第二横列,并且将多床针织结构的第二横列的第二多个线圈转移到不同的针以使开口变窄。浮线可以具有至少三根针的浮线长度,并且多床针织结构可以具有管状针织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内容:
1).一种针织部件,所述针织部件包括:
织入抗拉区,包括:
开口,所述开口至少部分地由第一交叉点部分和第二交叉点部分界定;以及
抗拉材料的横列,所述抗拉材料的横列经由针织线圈与所述第一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所述抗拉材料的横列包括浮线,所述浮线具有浮线长度并且从所述第一交叉点部分跨过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第二交叉点部分。
2).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抗拉材料的横列具有至少0.8mm的直径和至少25kg-f的抗拉强度。
3).如1)所述的针织部件,其中所述抗拉材料的横列经由第二针织线圈与所述第二交叉点部分一体地针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未经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3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