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0168.3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齐红;程来杰;杨春林;仲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皖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F2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廿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6 | 代理人: | 李蛟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温 检测 红外线 温度 测量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属于冶炼设备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与增压仓的内壁卡接,所述增压仓的上表面与导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导管的顶端与汇流罩的内壁卡接。该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通过设置汇流罩、分流罩、壳体、风阻板、出风孔和弹簧,气流吹动风阻板滑动在滑杆的表面压动弹簧,使其风阻板受气流作用带动定位板滑动在定位孔内部时,红外温度仪高度同步变化,随即在实际的测量中,通过调节可控增压风机的转速,使其压力变化下能够实时的调节测量高度,这种方式恩能够实现对其整体防过热影响保护的同时保持其测量的位置能够便于进行精确控制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炼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
背景技术
红外测温仪通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理论上讲,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红外测温仪按测量波长的多少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双色测温仪、多色测温仪,目前市场上的单色测温仪,多为窄波段测温仪。它的测温原理是通过物体某一狭窄波长范围内发生的辐射能量,来决定温度的大小。测温仪测量的是一个区域内的平均温度,测量值受发射率、镜头的污染以及背景辐射的影响,物体发出辐射能量的大小与发射率有一定关系。发射率越大,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能量越大。物体的发射率与物体表面的状态有一定关系,表面的粗糙度、亮暗程度、不同材质都会影响发射率。
针对于红外测温仪能够实现无接触温度测量的优势而言,其在金属冶炼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于金属液体融化的过程中,其嫉妒的高温将不同的原料融化并混合形成合金,针对于不同原料的置入时间而言,是与其温度对应挂钩的,红外测温的无接触测温方式在其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然而目前的该类型红外测温仪使用时,在高温液位的热辐射作用下,其极高的热量长时间的照射,随其红外元件的负荷较大,同时针对于高温的作用,对其整体使用的寿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且液位的表面的高温蒸腾下使其测量受到影响,且针对于金属降温状态时冷却油液的烟雾对其检测同步存在一定的干扰,且针对于不同金属融化液位的高度不同,其整体的测量最佳距离无法有效的适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解决了目前的红外温度测量仪在极端环境下的寿命缩短,且受到烟雾干扰无法测量,及其无法依据液面的高度准确的调节其最佳测量距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温液位检测的红外线温度测量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与增压仓的内壁卡接,所述增压仓的上表面与导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导管的顶端与汇流罩的内壁卡接,所述汇流罩的内壁设置有抽风机,所述增压仓的内壁设置有可控增压风机,所述壳体的内壁卡接有分流罩,所述分流罩的上表面与两个调压件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护罩。
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定位孔和出风孔,若干个定位孔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定位板,若干个定位板相对的一侧与同一个红外温度仪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风阻板,所述风阻板的表面通过滑套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滑杆的底端与同一个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的表面焊接在壳体的表面,所述滑杆的表面设置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压件的表面通过轴承卡接有螺钉,所述螺钉的表面通过螺纹套卡接在壳体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孔位于定位孔的下方,所述出风孔呈倾斜状设置,若干个通风孔位于分流罩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通过若干个支板固定连接有吸热套筒,所述吸热套筒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罩与两个调压件均呈一体状锥形设置,所述定位板的表面设置有激光发生器,所述激光发生器呈倾斜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皖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皖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0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