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净空地下结构的移动式串筒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7565.5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颜金泽;杨占一;陈国飞;任捷远;陈俊晓;唐雨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B66C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空 地下 结构 移动式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净空地下结构的移动式串筒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串筒组件(1)和浇筑软管(2),串筒组件上端位于低净空地下结构顶部,串筒组件下端与浇筑软管上端连接,浇筑软管下端延伸至浇筑位置;提供龙门吊(3),使串筒组件钩挂在龙门吊的主挂钩(31)上,串筒组件通过龙门吊移动;提供溜槽(4),溜槽可移动式设置在道路(8)与低净空地下结构的基坑之间,溜槽倾斜设置,使溜槽的下端延伸至串筒尾的顶部开口处;提供泵车(5),泵车的出料口位于溜槽的上端,泵车在道路上行驶且与串筒组件和溜槽同步移动。本发明能满足有限高要求的低净空地下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需求,在保证浇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浇筑作业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净空地下结构的移动式串筒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结构混凝土施工经常涉及有限高要求的狭小空间内的混凝土浇筑,例如高压线下的限高施工。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方法通常为采用汽车泵进行浇筑,具有浇筑速度快、浇筑范围广、移动速度快等优点,能实现浇筑过程中的快速转换,但在狭小、有限高要求的空间内无法作业。在此情况下,只能采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地泵浇筑能够满足高压线下等限高要求,但浇筑速度慢,且在浇捣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接管和拆管,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对于方量较小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不适用;同时,对于采用分层浇筑施工的侧墙、中隔墙等墙体,分层浇筑时间间隔较长,容易导致冷缝,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净空地下结构的移动式串筒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能满足有限高要求的低净空地下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需求,在保证浇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浇筑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低净空地下结构的移动式串筒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串筒组件和浇筑软管,串筒组件的上端位于低净空地下结构的顶部,串筒组件的下端与浇筑软管的上端连接,浇筑软管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低净空地下结构的浇筑位置;
提供龙门吊,使串筒组件钩挂在龙门吊的主挂钩上,且串筒组件能通过龙门吊移动;
提供溜槽,溜槽可移动式设置在道路与低净空地下结构的基坑之间,溜槽倾斜设置,使溜槽的下端延伸至串筒尾的顶部开口处;
提供泵车,泵车的出料口位于溜槽的上端,泵车在道路上行驶且能与串筒组件和溜槽同步移动。
所述的串筒组件包括串筒头、串筒身和串筒尾,串筒尾连接在串筒身的上端作为串筒组件的混凝土浆料进口,串筒头的上端连接在串筒身的下端作为串筒组件的混凝土浆料出口,串筒头的下端与浇筑软管连接。
所述的串筒头为上宽下窄的漏斗状结构。
所述的串筒身由若干节单元串筒身依次串接构成,每节单元串筒身均为上宽下窄的圆筒状结构,每节单元串筒身的外壁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连接环,相邻两节单元串筒身通过连接链经连接环连接。
所述的串筒尾的上部为上窄下宽的漏斗状结构,串筒尾的下部为圆柱形结构,且串筒尾的底部直径小于串筒身的顶部直径,使串筒尾的下端插入至串筒身内。
所述的浇筑软管的顶部设有环形扣件,浇筑软管通过环形扣件扣接在串筒组件的底部。
所述的龙门吊还包括辅助挂钩,串筒组件的下端能挂接在辅助挂钩上,辅助挂钩和主挂钩使串筒组件呈弧形结构悬挂。
所述的龙门吊还包括跨越挂钩,浇筑软管的下端能挂接在跨越挂钩上,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串筒组件和浇筑软管通过跨越挂钩和主挂钩呈弧形结构悬挂在障碍物上方,并通过龙门吊移动跨越障碍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7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