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6899.0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6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史宏灿;顾烨文;袁磊;卢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术 位置 精准 穿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穿刺装置包括内管、外管,所述内管头呈尖锐状,所述内管前端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内管后端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外管通过内螺纹与内管连接,所述外管靠近刻度一端设有阻挡片;本发明中,能根据胸腹部CT图像测量患者胸壁或腹壁的厚度,调节穿刺深度,在高效精准穿刺的同时,减少穿刺装置损伤患者器官的可能性;内外管均由一次性材料制作,解决了反复使用、传统穿刺器难以清洗消毒不完全的问题,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在手术入路位置穿刺的方法是使用戳卡穿刺器,缺点如下:
1.使用传统戳卡穿刺器,术者无法精确有效的控制穿刺器的进入长度,可能会造成穿刺器对胸腹腔内器官的损伤。
2.在气腹未完全建立、肺未完全塌陷的情况下,术者无法精确控制力度,可能会对患者造成附带损伤,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的可能。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能够精确穿刺的用于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穿刺装置包括内管、外管,所述内管头呈尖锐状,所述内管前端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内管后端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外管通过内螺纹与内管连接,所述外管靠近刻度一端设有阻挡片。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外管均有一次性材料制成,解决了反复使用,且传统的穿刺器难以清洗消毒不完全的问题,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优选的,所述穿刺装置还设有螺母,螺母旋于内管的外螺纹上,所述螺母的直径大于外管的直径,螺母用于固定外管,防止穿刺时外管向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阻挡片的直径大于外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内管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开口,且内管的前端与后端贯通。
一种用于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根据患者CT结果,测量患者胸壁或腹壁的厚度,确定内管要进入的深度,先将螺母从内管下方通过外螺纹旋于内管上方处,然后通过内管的外螺纹与外管的内螺纹配合,将外管从内管下方套入,沿外螺纹向内管上方旋转,直至外管的阻挡片与内管上要进入的刻度平行,然后将上方的螺母向下与外管旋转锁紧,最后将内管与皮肤切口方向垂直,用力将内管插入切口内,当外管与皮肤接触,且内管有突破感时,则表明穿刺成功,此时手术入路已打通完毕,术者可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通过内管上刻度及外管位置的设计,能根据胸腹部CT图像测量患者胸壁或腹壁的厚度,调节穿刺深度,在高效精准穿刺的同时,减少穿刺装置损伤患者器官的可能性。
2、本发明中,通过内管上螺纹的设计,在气腹未完全建立、肺未完全塌陷的情况下,能在穿刺时既精确控制外科医生穿刺时的力度,又能与穿刺处进行有效固定,减少穿刺入路发生歪斜的可能性。减少对患者造成的附带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3、本发明中,内外管均由一次性材料制作,解决了反复使用、传统穿刺器难以清洗消毒不完全的问题,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螺母、3外管、4阻挡片、5外螺纹、6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6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