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及资源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0335.6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5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强;卢丰玉;黄治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25 | 分类号: | B09B3/25;B09B3/35;B09B3/30;B09B3/40;B28B1/50;B28B11/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徐邵华 |
地址: |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雨***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安全 控制系统 资源 化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可用于对二次铝灰进行安全高效的脱氨固氟处理,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给料模块、下料模块、真空模块,其中真空模块用于提供反应场所,并可以通过其控制软件中的参数设置单元、定时单元、空气量计算单元和真空处理单元,对反应设备中的空气量进行调节,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空气量始终高于氢气、甲烷、氨气的低爆炸极限量,使得二次铝灰资源化处理过程更安全。还提供了一种二次铝灰资源化工艺,可以将二次铝灰烧制为陶粒及发泡陶瓷,将危废转变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险废物处理领域,涉及二次铝灰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及资源化工艺。
技术背景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属铝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生产能力为600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每年也达4000余万吨。铝灰产生于金属铝发生熔融的生产工序,含铝量10%~80%不等,其中的铝约占铝生产过程中总损失量的1%~12%。
铝灰渣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毒元素,如果将铝灰填埋,对当地土壤及水资源会造成严重污染,造成周边牲畜、居民和植物重金属中毒;铝灰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填埋会导致周边土壤盐碱化,农作物大量死亡。传统处置方式基本是填埋或露天堆放,这样的处置措施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其中所含的可溶性氟化物会通过风吹、日晒、雨淋的作用转移或挥发进入大气,或随雨水混入江河、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动植物生长及人体产生很大损害,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2020年11月5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制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已明确铝灰渣为危险固体废弃物,铝灰渣尤其是二次铝灰(铝灰提铝后的剩余部分)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处理不可的地步,其紧迫性可谓迫在眉睫。铝灰渣含有铝及多种有价元素,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从铝灰中回收铝及其他有价元素,充分合理利用,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国专利CN113735611A公开了一种铝灰渣高温自发泡制备低收缩多孔陶瓷的方法,但该工艺烧结温度高,且需用到粘结剂,原料成本高,能耗高。专利CN113788623A中公开了一种二次铝灰渣无需预处理制备泡沫微晶玻璃的方法,同样该专利烧成温度较高,需使用粘结剂,都难以实现产业化。且该工艺以二次铝灰渣中的氮化铝作为发泡剂,氮化铝遇水会反应放出氨气,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存在爆炸风险。
二次铝灰中除了氮化铝,还有碳化铝和活性铝,其中氮化铝和氮化铝遇水极易反应生成氨气和甲烷,大量的氨气和甲烷对环境有很大的伤害,且氨气的爆炸极限为16~25%,甲烷的爆炸极限5~15%;活性铝遇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无色无味,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6%,一旦引起燃烧和爆炸,在工业生产中将是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对二次铝灰资源化处理时,如何在脱氨固氟过程中避免爆炸以保证安全高效的工业化生产,同时降低生产能耗,并将二次铝灰转化为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及资源化工艺,不仅可以安全高效地对二次铝灰进行脱氨固氟处理,降低生产能耗,还可以将其制备成高强度的轻集料或发泡陶瓷等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提供一种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用于对二次铝灰进行脱氨固氟处理,即对二次铝灰进行真空反应。
所述的二次铝灰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给料模块、下料模块、真空模块,其中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检测模块:用于对待处理二次铝灰进行成分检测,并记录结果,或将已有样品检测结果进行整理,记录备用;至少得到物料中AlN的质量分数,Al的质量分数,Al4C3的质量分数的具体数值;
给料模块:用于对经过检测模块处理后的二次铝灰进行称重,并送入真空反应设备,记物料总重量为 ,给料模块还可以用于将水或助剂送入真空反应设备,以便进行反应,其中助剂包括固氟剂,固氟剂可采用生石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国发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0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