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和采用该系统进行虾养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8062.1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4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纯;姜伟;王宝华;孔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纯;姜伟;王宝华;孔凡明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80;A01K61/59;H02S20/23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张娟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补 养殖 系统 采用 进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和虾养殖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虾养殖系统包括相邻布置、呈阶梯状下降的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分别养殖幼苗虾、中虾和成品虾;所述三级虾池的两端设置收集池,收集池中设置数个垂直叠放的成虾收集篮,成虾收集篮与电动葫芦连接,电动葫芦连接导轨;所述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上设置渔光结构综合利用系统;本发明的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虾的生长环境比较好,成活率高,虾肉品质好;本发明的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采用梯级设置的养殖池、挡水墙和排泄水洞等设置,设计巧妙,能将虾和水自动转运至下一级养殖池,并且不会造成虾的应急反应,提高虾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和采用该系统进行虾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虾养殖过程是虾从虾苗开始一直在一个养虾池中生长,但是前期虾苗由于个头小,养虾池的空间太大,造成成本浪费,若前期投苗量较大,后期随着个头的增加,养虾池的空间日益拥挤,成虾的成活率低,品质差,因此总的来说传统虾养殖方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另外由于虾的价格受节日或季节的影响较大,传统的虾养殖方法无法实现虾的连续产出,只能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虾的打捞,因此虾的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户的风险。
相比传统的虾养殖,分段式养殖虾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可以根据虾的个头选择不同的养殖池,降低前期的养殖成本,但是分段式养殖中需要将虾搬运至下一级养虾池,工程庞大,并且人工搬运很容易造成虾的应急反应,影响虾的成活率。
另外由于虾对环境比较敏感,水温,水中的氧含量等条件均能影响虾的生长,因此给虾提供稳定的养殖环境对于提高虾的成活率,提高养殖虾肉的品质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人工养虾方法只注重虾的产量,不重视虾肉的质量和口感,导致人工养虾和养生虾的质量有较大差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和采用该系统进行虾养殖的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渔光互补虾养殖系统,包括相邻布置、呈阶梯状下降的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分别养殖幼苗虾、中虾和成品虾;其中一级虾池和二级虾池之间设置第一挡水墙,第一挡水墙上设置第一排泄水洞,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之间设置第二挡水墙,第二挡水墙上设置第二排泄水洞,第一排泄水洞的洞口下底与一级虾池的池底齐平,第二排泄水洞的洞口下底与二级虾池的池底齐平;所述一级虾池的容积小于二级虾池的容积,并且二级虾池的容积小于三级虾池的容积;
所述三级虾池的两端设置收集池,收集池中设置数个垂直叠放的成虾收集篮,成虾收集篮与电动葫芦连接,电动葫芦连接导轨;
所述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上设置渔光结构综合利用系统;所述渔光结构综合利用系统采用长度为8~10米的预应力砼空心方柱,打入地基土中固定,预应力砼空心方柱在水面上的高度为5米,水面上2.6米处设钢牛腿,用于支撑钢管弓棚,通过钢管衍架、屋面支撑及桩与桩之间的斜拉杆形成稳定的几何不变架构体系用于承受所有屋面及太阳能光伏板的水平荷载及垂直荷载;另外在屋面以上2.4m的悬臂桩用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
优选的,还包括养殖给水、污水自动排放系统;
所述养殖给水、污水自动排放系统包括与三级虾池连接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连接海水进水口和水处理设备,所述水处理设备的另一端连接砂滤池,所述砂滤池连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另一端连接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另一端连接一级虾池。
优选的,所述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的最低点均连接废水管,所述废水管连接积水池,所述积水池与沉淀池连接。
优选的,一级虾池、二级虾池和三级虾池中均设置自动补氧系统,所述自动补氧系统包括机械自动补氧系统和化学补氧系统,所述机械补氧系统包括采用动力压缩空气管道供氧,动力压缩空气管道固定在预应力砼空心方柱上;所述化学补氧系统包括化学增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纯;姜伟;王宝华;孔凡明,未经王纯;姜伟;王宝华;孔凡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8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板的放板、收板设备
- 下一篇:血管介入机器人导丝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