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回缩穿刺针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2801.6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3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君;吴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若尧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77 | 代理人: | 丁杭静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回缩穿 刺针 |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回缩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套筒,所述针体和针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针套筒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销钉,所述销钉的外圈转动连接有卡簧片,所述针套筒远离针体的一侧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远离针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设在针头外圈的圆柱弹簧。在本发明中,通过本装置具备自动回缩功能,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自身被刺伤的风险,相较于传统的穿刺针,本发明中的穿刺针所造成的洞口只有针体大小,引流管易固定,伤口的后期愈合时间较短,便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医用和商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回缩穿刺针。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中所用的穿刺针为整体式穿刺针头,其在使用时拔掉外面的保护套,再按照操作方法穿刺出皮肤,在穿出皮肤后再用钳子或其它工具夹住穿刺针,从而拔出穿刺针,在这个过程中主刀医生稍有操作不当就有被刺伤的风险,根据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指引》中所述,如患者还有乙肝、HIV、丙肝等疾病时,此时医生因被刺伤需要3~12个月的追踪检测周期,其期间严重影响该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节奏,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严重威胁到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医护人员手术中需要避免被手术器械刺伤的风险,而手术中穿刺引流是常见的医疗手段。
结合以上所述,由于医护人员在手术中为了避免自身被刺伤的风险,其在穿刺手术时常采用丢弃穿刺针的做法,在手术过程中,会用手术刀划破患者皮肤,再采用其它器械来扩大洞口,此种做法扩大了伤口,也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也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因而为解决医护人员需要避免被手术器械刺伤的风险以及现有穿刺针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现提出自动回缩穿刺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自动回缩穿刺针,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并且在本发明中,通过本装置具备自动回缩功能,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自身被刺伤的风险,相较于传统的穿刺针,本发明中的穿刺针所造成的洞口只有针体大小,引流管易固定,伤口的后期愈合时间较短,便于患者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医用和商用价值。
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回缩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套筒,所述针体和针套筒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针套筒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开口边缘处设置有销钉,所述销钉的外圈转动连接有卡簧片,所述针套筒远离针体的一侧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远离针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套设在针头外圈的圆柱弹簧,所述圆柱弹簧远离定位台阶的一端与针套筒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台阶靠近针体的一侧与卡簧片远离针体的一端紧密接触,产品在出厂时,卡簧片的前端卡住针头上的定位台阶处,在此状态下,针头受到卡簧片的支撑可以直接在手术中进行穿刺使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卡簧片靠近针体的一端位置高于卡簧片另一端的位置,在当针头穿破皮肤时,人体皮肤会自然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给卡簧片的凸起部位,使得卡黄片的后端下压,前端翘起。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针体的一端外圈设置有螺丝,所述针套筒靠近针体的一端开口处设置有与针体上螺丝相互啮合的螺纹,针套筒与针体之间部位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便于生产。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针头整体的长度为针套筒内部腔室长度的2/3。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圆柱弹簧选用市场常用304不锈钢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中,采用本装置的穿刺引流手术所造成的洞口只有针体大小,引流管易固定,伤口的后期愈合时间较短,便于患者的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若尧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若尧医疗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2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