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1888.5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5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褚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亮叭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2 | 分类号: | H04R1/02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王曦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海宁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节能型 高效 防水 喇叭 传声 结构 | ||
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此种喇叭结构有效挡住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地面溅水,能够防止水流瞬间大量进入喇叭内部,并且声音能够直接朝向车辆前方传递,能够降低发声装置的功率,更加节能环保。它包括前盖和与前盖连接的后盖,前盖呈蜗牛壳状且具有发声口,所述发声口包括倾斜设置在顶部的上斜板、倾斜设置在底部的下斜板、位于上斜板和下斜板之间且将两者连接的侧板和挡水百叶窗,挡水百叶窗的上端、下端和两侧分别与上斜板、下斜板和侧板连接,挡水百叶窗上具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叶片,叶片倾斜向内设置,下斜板与前盖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喇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汽车上的斜口蜗牛喇叭一般都是发声口朝下,在下雨天,地面上有积水时,车轮压过水坑溅起的水花会直接从发声口进入到喇叭发声筒内,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水流溅入到喇叭内后使得空气无法与发声装置接触,导致喇叭发声低沉或者不发声。其次由于喇叭的发声口朝下设置,使得喇叭发出的声音在传递时需要拐弯,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为声音传递方向),这就对发声装置的功率有了一定的要求,才能够满足提醒的音量,而且,由于发生装置功率大了,导致声音在传导过程中会对车内及车外的人员造成噪音污染。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此种喇叭结构有效挡住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地面溅水,能够防止水流瞬间大量进入喇叭内部,并且声音能够直接朝向车辆前方传递,能够降低发声装置的功率,减少噪音污染,更加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它包括前盖和与前盖连接的后盖,前盖呈蜗牛壳状且具有发声口,所述发声口包括倾斜设置在顶部的上斜板、倾斜设置在底部的下斜板、位于上斜板和下斜板之间且将两者连接的侧板和挡水百叶窗,挡水百叶窗的上端、下端和两侧分别与上斜板、下斜板和侧板连接,挡水百叶窗上具有若干横向设置的叶片,叶片倾斜向内设置,下斜板与前盖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现有喇叭发声口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挡水百叶窗和下斜板的设置能够对车辆行驶过程中溅起的水起到阻挡作用,一部分的溅水在挡水百叶窗的阻挡下直接向下排出,另一部分的溅水在穿过挡水百叶窗后在下斜板的阻挡下排出,从而有效防止水流进入到喇叭蜗牛壳内部,保证喇叭内部发生装置的可靠运行,此外在此基础上,由于发声口结构上的改进,此种结构的喇叭在安装时可采用竖向安装的方式进行安装,也就是直接将发声口朝车辆前方安装,因为下斜板的设计,声音在下斜板的传导下能够直接往前传递,不需要像现有喇叭一样经过地面的传导,减少声音传递过程中的消耗,接收效率更高,因而能够降低发声装置的功率,减少噪音污染,更加节能环保。
作为改进,下斜板与前盖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这样能够形成阻挡面,将溅起的水流向下导流。
作为改进,上斜板与前盖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
作为改进,叶片与前盖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这样,叶片能够向下形成阻挡面,并且将溅起的水流向下进行导流。
作为改进,挡水百叶窗的上端、下端和两侧分别与上斜板、下斜板和侧板扣接或者通过胶水粘接,这样,能够快速进行装配,并且连接牢靠。
作为改进,挡水百叶窗的形状为梯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汽车喇叭水溅入发声口时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汽车喇叭发声时声音传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环保节能型高效防水喇叭传声结构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亮叭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亮叭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18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