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远离引信和装药中心的防雹增雨炮弹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3926.2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雨时;糜晨曦;闻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2/46 | 分类号: | F42B12/4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远离 引信 中心 防雹增雨 炮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远离引信和装药中心的防雹增雨炮弹,包括引信体、引信传爆管、弹体、炸药装药和增雨催化剂。装有引信传爆管的引信体固定在弹体的口部,炸药装药和增雨催化剂自上向下依次设置于弹体内,引信传爆管的底部与炸药装药的顶部之间设有一纸垫,增雨催化剂布设于弹体的内腔底部。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增雨催化剂的位置,在既不影响炸药装药和弹炮系统发射安全性,也不影响传爆管对弹丸炸药装药的可靠起爆的前提下,提高了增雨催化剂的效能,实现碘化银在爆炸作用下高成冰核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影响天气用防雹增雨炮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化剂远离引信和装药中心的防雹增雨炮弹。
背景技术
传统的防雹增雨炮弹增雨主要依赖于弹内装填的冷云催化剂,目前几乎都选为碘化银。在积雨云层中产生碘化银气溶胶的方法主要有燃烧法与爆炸法。虽然有人认为燃烧法效果好于爆炸法,但由于要炸碎弹体从而防止残余弹体落体形成危害,所以对于防雹增雨炮弹而言只能采用爆炸法,即将约1 g的碘化银集中混装于炮弹装药内,通过爆炸使碘化银催化剂分散并形成冰核。
较早的装药结构是在军用弹丸基础上的改制结构,采用炸药装药上端中心布置增雨催化剂的方案,就是在炸药装药装填口部亦即输入端挖出一个盲孔,将增雨催化剂(如碘化银)药柱或药包放入,增雨催化剂药柱或药包介于引信传爆管与炸药装药之间,由引信传爆药爆炸驱散进而形成冰核。由于引信传爆药药量少,威力低,所以这种结构会导致引信起爆后爆炸波传播受阻从而导致炸药装药不能被完全起爆,特别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使形成的弹体破片过大,甚至会炸不开弹体,导致从高空坠落时会产生较大的危险,并且增雨催化剂成冰核率也比较低。
CN 201811493859.5专利提出的一种增雨催化剂远离引信输出端布设的人工防雹增雨炮弹,将催化剂偏离引信输出端,从而防止影响引信对弹丸的起爆完全性和破碎性,但未涉及催化剂的最优布置以实现高成冰核率的目标。还有产品将催化剂布设于装药几何中心附近(如上、下药柱接合部位的盲孔内)。这也解决了妨碍传爆的问题,但同样未能取得高成冰核率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剂远离引信和装药中心的防雹增雨炮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碘化银(增雨催化剂)分布结构不合理、增雨催化剂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催化剂远离引信和装药中心的防雹增雨炮弹,包括引信体、引信传爆管、弹体、炸药装药和增雨催化剂,装有引信传爆管的引信体固定在弹体的口部,炸药装药和增雨催化剂自上向下依次设置于弹体内,引信传爆管的底部与炸药装药的顶部之间设有一纸垫,所述增雨催化剂布设于弹体的内腔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增雨催化剂的圆周侧壁面、底面分别与弹体的内腔的圆周侧壁面、底面贴合,且所述增雨催化剂顶面与所述炸药装药底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增雨催化剂的底面与炸药装药的底面平齐,且所述增雨催化剂的底面与所述弹体内腔底面接触。
进一步地,在炸药装药底面中心向上开有盲孔,增雨催化剂布设于炸药装药底面中心的盲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增雨催化剂呈环状,布设于所述炸药装药底部的外侧周向。
进一步地,所述增雨催化剂平均分为两部分,上述两部分对称且平行布设于炸药装药底部的周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增雨催化剂采用药柱或药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39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