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1190.5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钱艺松;李星;殷志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5 | 分类号: | B09B3/35;B02C1/14;B02C23/14;B02C23/10;B02C23/16;B02C23/18;B08B3/02;B09B10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2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废弃物 回收 分类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应用在建材废料回收的领域,其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填料箱、预处理塔和筛分机构,填料箱通过传送带与预处理塔连通且向研磨机构送料,预处理塔内安装有研磨机构与冲洗机构,冲洗机构位于研磨机构下方,冲洗机构通过出料组件与筛分机构连通且向筛分机构送料;筛分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分流柱和限位筒,限位筒和地面之间有间距且限位筒底部为开口设置,分流柱置于限位筒内,出料组件置于分流柱的上方向限位筒内送料,分流柱的顶部安装有分流圆锥,且分流圆锥的锥尖朝向出料组件的出料口设置。本申请可提升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分类及回收的效果,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材废料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固体料与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掺合料及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多作为商品出售,故也称商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的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废水泥浆,它含有未水化的固体料和各种外加剂等。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利用固液分离机将其中的固体料从中分离出来,再使用粉碎机将固体料粉碎后回收利用,剩余废水、废浆经多级沉淀池分离,而后将沉淀填埋处理,废水则加药中和后排放。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对固体料进行回收时,由于固体料的表面仍然附着有残留的外加剂,这些外加剂导致固体料之间存在一定的粘性,导致固体料仅能作为填充材料被使用,其中的砂、石无法分类回收,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预拌混凝土废弃物中的固体料无法进行分类回收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拌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分类装置,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填料箱、预处理塔和筛分机构,所述预处理塔内安装有研磨机构与冲洗机构,所述填料箱通过传送带与所述预处理塔连通且向所述研磨机构送料,所述冲洗机构位于所述研磨机构下方,所述冲洗机构通过出料组件与所述筛分机构连通且向所述筛分机构送料;所述筛分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上的分流柱和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和地面之间有间距且所述限位筒底部为开口设置,所述分流柱置于所述限位筒内,所述出料组件置于所述分流柱的上方向所述限位筒内送料,所述分流柱的顶部安装有分流圆锥,且所述分流圆锥的锥尖朝向所述出料组件的出料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预拌混凝土废弃物装入填料箱内,传送带将预拌混凝土废弃物送入预处理塔内进行预处理。研磨机构先对预拌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研磨将固体料粉碎,粉碎后得到的颗粒中间物进入冲洗机构,冲洗机构对附着在颗粒中间物上的外加剂进行冲洗以减少固体料之间的粘性,而后砂石由出料组件输送至筛分机构。砂石进入限位筒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分流柱上,分流圆锥对砂石的掉落方向进行改变,使得砂石朝四周抛洒,此时限位筒对砂石进行限位,砂和石因密度差别受空气阻力影响大小不同导致抛洒的距离不同,故而砂和石的落点不同,以此来进行砂和石的分离,这有利于对砂石进行分类并回收,以提升预拌混凝土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可选的,分流柱与所述分流圆锥之间设有束风罩,所述束风罩安装在所述分流柱的顶部,所述分流圆锥固定在所述束风罩远离所述分流柱的一端;
所述分流圆锥远离所述出料组件的一端固定有扩风圆锥,且所述扩风圆锥的锥尖朝远离所述分流圆锥的方向,所述分流柱的顶部还安装有鼓风机且所述鼓风机置于所述束风罩内,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扩风圆锥的锥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11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