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0656.X | 申请日: | 2022-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轻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D14/66 | 分类号: | F23D14/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型干式空冷器热 空气 回收 利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型干式空冷器、引风机、燃气加热炉和燃气预热器;所述封闭型干式空冷器底部与大气连通,顶部出口与所述引风机入口端连通;所述引风机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所述燃气预热器壳程入口连通,其间设置预热器入口蝶阀, 所述燃气预热器壳层出口通过管道与大气连通,另一路与燃气加热炉对流段入口连通,其间设置加热炉入口蝶阀和加热炉风量流量计;所述对流段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燃烧器助燃气空气进口;所述燃气预热器管程入口与燃气进管线连通,所述燃气预热器管程出口通过管道与燃烧器燃气进口连通,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燃气加热炉底部;所述燃气加热炉顶部烟气排放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燃气加热炉中部连通待加热物料进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型干式空冷器包括空冷风扇、空冷筒体、翅片换热器、空冷锥形顶组成,所述空冷锥形顶放置在空冷筒体之上,密闭衔接,所述翅片换热器置于所述空冷风扇之上,且都固定在空冷筒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换热器采用多管程上下重叠布置,优先2-4程,管外设置翅片,待冷却物料进管线与上端管程入口连通,待冷却物料出管线与下端管程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闭型干式空冷器顶出口与所述引风机入口管段设置放空管,放空管上设置一空冷放空蝶阀。
5.所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筒体为长方体结构。
6.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全开空冷放空蝶阀,启动空冷风扇,运行封闭型干式空冷器,再投用翅片换热器,将来自待冷却物料进管线的大约100-120℃待冷却物料从翅片换热器上端管程引进,与来自空冷风扇的空气进行换热,从翅片换热器下端管程引出,使温度降至40℃以下;
步骤S2、关闭燃气加热炉入口蝶阀,开启燃气预热器入口蝶阀,启动引风机,逐步关小空冷放空蝶阀;在引风机运行正常的前提下,逐步开大燃气加热炉入口蝶阀,同时关小预热器入口蝶阀,将热空气引入燃气加热炉;
步骤S3、将燃料气从燃气进管线通过燃气预热器管程引入燃气加热炉底部的燃烧器风门前;在燃气管线确保密封安全的前提下,点火投用燃气燃烧器,并根据燃气加热炉中待加热物料的流量及出口控制温度,逐步增点燃烧器的台数;
步骤S4、关闭空冷器放空蝶阀,将来自封闭型干式空冷器的热空气(60-90℃)引入引风机入口,经由引风机升压后,一部分进燃气加热炉,剩余部分进燃气预热器壳层与管程的燃料气换热后排入大气;在燃气加热炉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燃气加热炉入口蝶阀和燃气预热器入口蝶阀开度大小,来改变燃气加热炉配风量,满足给定的炉膛负压、烟气氧含量,剩余的热空气进入燃气预热器的壳层与管程的燃料气换热,达到充分利用热空气热量的目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燃气加热炉燃烧器点火升温前,要先将待加热物料引进燃气加热炉炉管内,防止炉管干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干式空冷器热空气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当空气冷却器负荷加大时,需增投空冷器,引风机抽气量加大,应开大燃气预热器入口蝶阀,维持燃气加热炉配风量不变;当燃气加热炉负荷降低时,要减少加热炉配风量,此时关小燃气加热炉入口蝶阀,适当开大燃气预热器入口蝶阀,热空气通过燃气预热器回收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轻工大学,未经武汉轻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06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