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8784.0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嘉瑜;汪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嘉瑜 |
主分类号: | C08L91/00 | 分类号: | C08L91/00;C08L67/02;C08L67/04;C08L29/04;C08L27/18;C08K3/34;C08K11/00;C08J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生物降解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该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是由以下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制备而成:绿化垃圾10%~50%、植物油10%~30%、交联剂0.1%~1%、PBAT 10%~30%、PLA 10%~30%、PHA 10%~30%、PBS 10%~30%、PVA 10%~30%、PTTE 1%~5%和硅酸盐粉10%~4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即能够完全生物降解,又能够满足包装内容物对包装功能性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塑料材料和制品具有综合性能优异、价格较低、易成型加工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广泛深入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各个领域,它已和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四大支持材料,不仅弥补了部分传统材料质和量方面的不足,而且已成为某些部门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材料。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例如塑料地膜、垃圾袋、购物袋、餐具、食品包装和工业包装)大多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塑料制品的应用领域广、使用分散,且产生的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小,所以回收处理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因此,开发自然环境下可降解的绿色塑料对于解决一次性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降解塑料已经被用于生产垃圾袋、脱水袋、植生资材、育苗钵、草坪、土木建筑材料、运输用缓冲材料、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购物袋以及普通外包装膜等。食品、饮料、日用化学品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功能性复合包装袋对于热封性和阻隔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本领域急需一种既可以生物降解,又可以满足包装内容物对包装功能性需求的包装。
为此,提出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即能够完全生物降解,又能够满足包装内容物对包装功能性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该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是由以下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制备而成:绿化垃圾10%~50%、植物油10%~30%、交联剂0.1%~1%、PBAT 10%~30%、PLA 10%~30%、PHA 10%~30%、PBS 10%~30%、PVA 10%~30%、PTTE 1%~5%和硅酸盐粉10%~40%。
具体的,所述绿色垃圾经过收集、粗碎、中碎和研磨工序后制成微纳米粉,备用。
具体的,所述收集工序包括修剪下来的绿色植物或是自然脱落废弃以及利用植物生产加工其它产品工序中废弃的枝、茎、叶、花、果或其混合物;所述粗碎工序中采用立式破碎机进行粗碎,所述粗碎工序将绿色垃圾破碎至50mm以下;所述中碎工序中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中碎,所述中碎工序将绿色垃圾破碎至25mm以下;所述研磨工序中采用陶瓷研磨机进行研磨,所述研磨工序将绿色垃圾研磨至5000~8000目。
进一步的,本发明涉及的绿色垃圾主要是指城市中的植物自然凋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树叶、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回收利用,长期以来,绿化废弃物在中国城市始终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其大部分进入环卫系统随生活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回收支出费用较大,而本发明采用绿色垃圾,能够对绿色垃圾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将其用于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即能够减少绿色垃圾处理支出费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的原材料成本,又能够不破坏园林种植土壤的生态循环,使其养分收支平衡,土壤肥力不变;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的绿色垃圾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等,均是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绿色垃圾在通过粗碎、中碎和研磨工序后制成微纳米粉,能够破坏绿色垃圾中木质素的三维网状结构,降低木质素各层之间的范德华力,提高处理后的绿色垃圾的分散性,使其在后续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膜袋材料时,不发生团聚,能够与别的原材料更好的接触进行聚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嘉瑜,未经罗嘉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7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