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电系统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8750.1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9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斌;周振威;黄云;路国光;时林林;何世烈;孟苓辉;俞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4L41/06 | 分类号: | H04L41/06;H04L41/147;H04L43/0852;H04L43/16;H04L49/55;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丹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故障 预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航电系统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AFDX交换机发送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是由第一AFDX终端发送至第一AFDX交换机的第一信号,接收第二AFDX交换机发送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是由第一AFDX终端发送至第二AFDX交换机的第二信号,获取接收第一信号和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差异值,根据时间差异值判定通信链路是否即将出现故障。该方法能够在通信链路故障发生前准确预测出通信链路发生故障,便于技术人员能够即时对即将出现故障的通信链路进行处理,使得航电系统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更高,避免数据丢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电系统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AFDX(Avionics Full Duplex Switched Ethernet Network,航空电子全双工通信以太网交换)总线是一个基于标准定义的电子和协议规范(IEEE802.3和ARINC664Part7),其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用于供飞机上航空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它提供一个高达24个终端系统的星形拓扑结构,其允许连接冗余来保证带宽和服务质量。AFDX网络作为新一代航空电子网络传输技术,具有组网规模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适用于大中型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互联。AFDX网络由AFDX终端、AFDX交换机和通信链路组成。
通信链路是AFDX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航电系统AFDX网络的每个设备之间,为网络中的不同设备提供与AFDX交换机连接的通道,实现AFDX网络中各设备之间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但是,AFDX网络在工作时,通信链路容易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影响航电系统的运行,导致AFDX网络工作性能不佳。传统技术给出了通信链路的故障检测方法,但是需要在通信链路发生故障之后才能检测出来,因此传统的AFDX网络存在不能准确预测通信链路发生故障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AFDX网络存在不能准确预测通信链路发生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航电系统故障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一种航电系统故障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AFDX交换机发送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是由第一AFDX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一AFDX交换机的第一信号;
接收第二AFDX交换机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由第一AFDX终端发送至所述第二AFDX交换机的第二信号;
获取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和接收所述第二信号的时间差异值;
根据时间差异值判定通信链路是否即将出现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差异值判定通信链路是否即将出现故障,包括:当所述时间差异值大于预设的时间差阈值时,判定所述通信链路即将出现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时间差异值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时,判定所述通信链路即将出现故障,包括:当所述时间差异值大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时,判定传输延迟的通信链路即将出现故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差异值判定通信链路是否即将出现故障之后,还包括:在判定所述通信链路即将出现故障后,进行告警提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由所述第一AFDX终端同时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AFDX交换机与所述第二AFDX交换机的配置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链路包括所述第一AFDX交换机与所述第一AFDX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链路,以及所述第二AFDX交换机与所述第一AFDX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配置差异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一种航电系统故障预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