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保护凹、凸岸的消能生态护坡结构及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8203.3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梅岭;杨舒燕;张琦;董鑫;王志文;刘耀阳;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2B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护 生态 护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护凹、凸岸的消能生态护坡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护坡,该护坡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坡面、填土层、天然土层、排水系统和消能排水层;混凝土坡面上开有通向填土层的泄水孔;排水系统包括副排水管、主排水管和抽水装置,主排水管上连接有多根副排水管,主排水管通向河道,排水系统由抽水装置将通过泄水孔流入填土层和天然土层的水抽至副排水管并由主排水管排出;消能排水层包括缓冲体,用于降低水流对护坡结构的冲击;护坡结构通过基桩与地基相连接,主排水管埋设在地基中,副排水管穿过地基连接至主排水管。本发明能够降低河道弯度较大处水流对护坡的冲刷作用,能够有助于避免水土流失和河道堵塞等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降低河流弯度较大处的水流对两岸的冲刷破坏的护坡结构及护坡。
背景技术
护坡是指一种修筑在河段、岸两侧的防护型建筑物。水利河道护坡是指河道两岸设置的倾斜边坡,由于河水的持续流动冲击,河道两岸尤其是弯度较大的凹、凸河岸上的泥土会被大量冲刷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河道两岸的生态,还容易造成水利河道的阻塞,因此需在河道两岸建设护坡,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河道堵塞。
传统的护坡结构为挡墙形式,为了保证河段边坡及周围环境的安全,采用工程材料对边坡进行加固。但是传统结构通常仅注重强度而无法消减水对在河流凹、凸岸处的边坡的冲刷破坏作用,同时,传统护坡的修筑工程量大,修筑期长,平整度难以保证,导致护坡体整体美观度不足且不便于在上面移植草皮和树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河流弯度较大处的水流对两岸的冲刷破坏的护坡结构及护坡。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保护凹、凸岸的消能生态护坡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坡面、填土层、天然土层、排水系统和消能排水层;混凝土坡面上开有通向填土层的泄水孔;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副排水管、主排水管和抽水装置,所述主排水管上连接有多根副排水管,所述主排水管通向河道,所述排水系统由抽水装置将通过泄水孔流入填土层和天然土层的水抽至副排水管并由主排水管排出;所述消能排水层包括缓冲体,用于降低水流对护坡结构的冲击。
所述混凝土坡面的高度由河岸向河道方向逐渐降低,所述混凝土坡面上有连续排布的混凝土护岸单元,所述混凝土护岸单元的截面为半椭圆形。
所述消能排水层还包括轮台、滚轮组、滑轮和滑轮道,所述轮台设置在消能排水层靠近河道一侧的边缘上,所述滚轮组设置在轮台上,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在水流作用下转动并带动从动轮转动,所述轮台通过滑轮和滑轮道滑动设置在消能排水层中,其侧面连接有主缓冲体,所述轮台在水流作用下沿滑轮道运动并对主缓冲体进行压缩或拉伸。
主缓冲体一侧与轮台连接,另一侧连接主抽水装置,所述主抽水装置包括弹簧、主中心杆、主旋转连杆、主活塞头以及用于容纳上述组件的主伸缩筒,所述弹簧设置在主伸缩筒的顶面上并与中心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中心杆另一端连接主活塞头,所述主旋转连杆以主中心杆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主中心杆上,主旋转连杆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一端与中心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互相转动连接。
所述消能排水层还包括副抽水装置和副缓冲体,所述副抽水装置与副缓冲体间隔设置,副抽水装置与副缓冲体之间设有用于埋设副排水管的埋充体。所述副排水管中设有单向流水塞。
所述副抽水装置包括副活塞头、副中心杆、副旋转连杆、套筒、支撑杆、挡板以及用于容纳上述各组件的副伸缩筒,所述副活塞头设置在副中心杆的顶端,挡板设置在副中心杆的底端;所述套筒套设在副中心杆上,包括固定套筒和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设置在固定套筒和挡板之间;所述副旋转连杆以副中心杆的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副中心杆上,包括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副中心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杆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杆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滑动套筒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杆件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