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PI通信方法、监护仪和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25757.8 | 申请日: | 2022-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6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宝;朱涛;李义争;汪刚;许冬回;李欣;刘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1/00;H04L1/16;A61B5/00;A61B5/01;A61B5/145;A61B5/3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李平丽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spi 通信 方法 监护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PI通信方法、监护仪和介质,SPI通信方法应用于SPI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生物电数据,将所述生物电数据添加到大数据包,并为所述大数据包添加自增序列号和校验码得到SPI通信数据包;将所述SPI通信数据包发送至SPI主设备,以使所述SPI主设备对所述SPI通信数据包进行校验并回复校验结果;接收所述校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校验结果与所述SPI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提供的SPI通信方法能够有效提升SPI主设备与SPI从设备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SPI通信方法、监护仪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在稳步增长,医疗监护仪也从过去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发展到目前普通病房的监护,甚至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医疗单位也提出了应用的需求。
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
心电采集对实时性要求高,心电数据采样高率,数据量大,但单片机内存小,必须在采集完成后尽快上传至主控。常见的单片机STM32F205RGT6内存只有128KB,除运行所需内存后,做为心电缓冲的只有几十KB,大约能缓存几百毫秒,常规的设置是单片机做为SPI从设备,主控芯片做为SPI主设备。单片机采用DMA方式收发数据,主控芯片考虑DMA方式,但由于DMA传输时间很短,发送完成中断却有很大延时,并且这个延时不确定。如果这延时较大,那么两间通信的间隔就必须很大,间隔若变大,在传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次传输的数据块就变大,但单片机资源有限,缓冲区大小受到限制,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无法保证,综合考虑需要放弃DMA传输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SPI通信方法、监护仪和介质,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传输可靠性和稳定性不佳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SPI通信方法,应用于SPI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生物电数据,将所述生物电数据添加到大数据包,并为所述大数据包添加自增序列号和校验码得到SPI通信数据包;
将所述SPI通信数据包发送至SPI主设备,以使所述SPI主设备对所述SPI通信数据包进行校验并回复校验结果;
接收所述校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校验结果与所述SPI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SPI通信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提供的SPI通信方法,首先,获取生物电数据,将所述生物电数据添加到大数据包,并为所述大数据包添加自增序列号和校验码得到SPI通信数据包;其次,将所述SPI通信数据包发送至SPI主设备,以使所述SPI主设备对所述SPI通信数据包进行校验并回复校验结果;最后,接收所述校验结果,并根据所述校验结果与所述SPI主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提供的SPI通信方法,采用MCU(单片机)做为SPI从设备,通过数据请求信号IO来调节和控制传输过程,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同时增加了错误检测机制,若超时无应答,则重新请求,保证传输的持续性,通过校验和重传机制,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生物电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一种:心电数据、体温数据和血氧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SPI从设备每间隔第一时间向所述SPI主设备发送一次所述SPI通信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SPI通信数据包发送至SPI主设备之后,包括步骤:
当间隔第二时间后未接收到来自所述SPI主设备的所述校验结果,向所述SPI主设备重新发送所述SPI通信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5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