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人工环境室的冷媒压缩热泵的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5121.3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3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袁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雅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30/06;F25B40/06;F25B41/26;F25B41/31;F25B47/02;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415904 湖南省常德市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人工 环境 冷媒 压缩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改进人工环境室的冷媒压缩热泵的方法,所述冷媒压缩热泵的循环过程为冷媒依次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然后再压缩进行循环。其特征在于:
在冷媒压缩热泵的循环过程中,采用直接过冷器或间接过冷器与第一回收器,利用人工环境室与室外环境传导的冷量冷却冷媒压缩热泵循环过程中冷凝后的高压高温冷媒液体;所述的直接过冷器置于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所述的间接过冷器的一流体通道通入冷媒压缩热泵循环过程中冷凝后的高压高温冷媒液体,另一流体通道与第一回收器的循环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回收器置于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循环流体在间接过冷器和第一回收器之间循环,吸收冷量后在间接过冷器中与冷媒换热使冷媒冷却。
和/或在冷媒压缩热泵循环过程的蒸发过程中,采用直接蒸发器或间接蒸发器与第二回收器,利用高温人工环境室向室外环境传导的热量使得节流后的冷媒吸热实现冷媒蒸发。所述的直接蒸发器置于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所述的间接蒸发器的一流体通道通入节流后的冷媒,另一流体通道与第二回收器的循环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回收器置于高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循环流体在间接过冷器和第二回收器之间循环,吸收热量后在间接蒸发器中与冷媒换热实现冷媒蒸发。
和/或在冷媒压缩热泵循环过程的冷凝过程中,采用直接冷凝器或间接冷凝器与第三回收器,利用低温人工环境室与室外环境传导的冷量使得压缩后的冷媒放热实现冷媒冷凝。
所述的直接冷凝器置于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所述的间接冷凝器的一流体通道通入压缩后的冷媒,另一流体通道与第三回收器的循环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回收器置于低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中或围护的两侧或一侧,循环流体在间接过冷器和第三回收器之间循环,吸收冷量后在间接冷凝器中与冷媒换热实现冷媒冷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冷器与蒸发器通过一四通阀切换实现功能互换,实现蒸发器的融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高温人工环境室,所述的直接过冷器、直接蒸发器、直接冷凝器的冷媒的流向和所述的第一回收器、第二回收器、第三回收器中循环流体的流向为从室内流向室外,对于低温人工环境室,所述的直接过冷器、直接蒸发器、直接冷凝器的冷媒的流向和所述的第一回收器、第二回收器、第三回收器中循环流体的流向为从室外流向室内。
4.一种高效冷媒压缩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含有压缩机,节流阀,冷凝器,蒸发器和过冷器,所述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的热流体通道进口相连,冷凝器的热流体通道出口与过冷器的第一通道进口相连,过冷器的第一通道出口与节流阀进口相连,节流阀出口与蒸发器的冷流体通道进口相连,蒸发器的冷流体通道出口与压缩机进口相连,所述的高效冷媒热泵系统用于人工环境室;所述过冷器为直接过冷器,置于人工环境室的围护结构中或围护结构的两侧或一侧,或所述的蒸发器为直接蒸发器,置于高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结构中,或围护结构的两侧或一侧,或所述的冷凝器为直接冷凝器,置于低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结构中,或围护结构的两侧或一侧,或所述的蒸发器为直接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为直接过冷器,蒸发器和过冷器置于高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结构中,且过冷器位于高温人工环境室和蒸发器之间,或围护结构的两侧或一侧;或所述的冷凝器为直接冷凝器和所述过冷器为直接过冷器,冷凝器和过冷器置于低温人工环境室的围护结构中,或围护结构的两侧或一侧,且过冷器位于低温人工环境室和冷凝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雅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雅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51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