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监测电位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2734.1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0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臣;宋神友;刘磊;刘健;金文良;秦铁男;许晴爽;夏丰勇;朱东旭;张馨予;宋世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科迈尔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04;G01N27/2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外壁 防腐 监测 电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监测用电位监测系统,其中,基础层铺设于海底;沉管结构设置于基础层上;基础层设置有垄沟;第一电位监测系统设置于垄沟内;第一电位监测系统与监测装置连接,以监测电位数据;监测装置与工控机连接,以对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进行显示、存储;远程监控终端与工控机连接,以将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传送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本发明能够在不损坏沉管结构表面涂层以及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沉入水底的沉管结构的底面进行实时电位监测,并且能够将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传输至远程终端,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沉管结构的表面腐蚀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监测用电位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简称深中通道)采用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属于海洋工程关键配套结构,世界首次提出钢壳混凝土沉管100年服役寿命耐久性要求。深中通道沉管钢壳,目前采用行业内传统的腐蚀防护措施:预留腐蚀厚度+重涂装+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第一阶段为“涂层防护为主、牺牲阳极为辅”的联合防护;第二阶段为“牺牲阳极+钢管预留腐蚀厚度为主、涂层防护为辅”的联合防护。钢壳混凝土沉管结构一旦安装回填完成,其钢壳底部外壁的防腐系统几乎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对钢壳外壁的防腐系统建立可靠的长期监测手段。但目前国内在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腐蚀监测领域,尚缺乏成熟的成套技术标准、规范和施工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监测用电位监测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壳混凝土沉管外壁防腐监测用电位监测系统,包括:基础层、沉管结构、若干第一电位监测系统、监测装置和工控机、远程监控终端;
所述基础层铺设于海底;
所述沉管结构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上;
所述基础层设置有垄沟;
所述第一电位监测系统设置于所述垄沟内,以实现当所述沉管结构与所述基础层接触时,所述第一电位监测系统与所述沉管结构的底面接触,监测所述沉管结构底面的保护电位;
所述第一电位监测系统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以监测所述第一电位监测系统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
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工控机连接,以对所述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进行显示、存储;
所述远程监控终端与所述工控机连接,以将所述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电位数据传送至所述远程监控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位监测系统包括第一封装壳体、浮体结构、重力基础结构、连接件、若干第一参比电极;
所述第一参比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参比电极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的轴线,且所述第一参比电极贯穿所述第一封装壳体,以实现当所述沉管结构与所述基础层接触时,所述第一参比电极与所述沉管结构的底面接触,以通过所述第一参比电极对所述沉管结构的底面进行电位监测;
所述浮体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外部,以使得当所述沉管结构与所述基础层接触时,所述第一参比电极能够紧贴所述沉管结构;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封装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重力基础结构连接;
所述重力基础结构设置于所述垄沟内;
所述第一参比电极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第二电位监测系统,所述第二电位监测系统设置于所述沉管结构的外壁侧面/外壁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科迈尔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未经大连科迈尔防腐科技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2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