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2152.3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8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安立光辉;清家雄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郑雪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制造过程中从上方对外壳的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的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保持部件以及外壳。保持部件对传感器元件的一部分进行保持。外壳对传感器元件及保持部件进行收纳。外壳包括筒状的基部和筒状的凿密部。凿密部设置成比基部更靠后端侧,以一部分折曲的状态对保持部件的后端侧的位置进行按压。凿密部的厚度比基部的厚度薄。凿密部具有折点,该折点为与靠近基部的部分及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各部分相比厚度大幅变化的点、或在靠近基部的部分与靠近后端的部分之间厚度的变化程度发生变化的点。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第3885781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关于该气体传感器,传感器元件收纳于筒状的外壳内。关于该气体传感器,使在外壳的后端部形成的筒状固定部弯曲变形,由此对外壳和传感器元件进行凿密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85781号
发明内容
关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从上方对筒状固定部进行按压,由此进行外壳与传感器元件的凿密固定。然而,关于气体传感器,存在筒状固定部中的筒状缩径部的强度不充分的可能性。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制造过程中从上方对外壳的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的气体传感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气体传感器具备传感器元件、保持部件以及外壳。传感器元件用于对被测定气体中的规定气体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保持部件对传感器元件的一部分进行保持。外壳对传感器元件及保持部件进行收纳。外壳包括筒状的基部和筒状的凿密部。凿密部设置成比基部更靠后端侧,以一部分折曲的状态对保持部件的后端侧的位置进行按压。凿密部的厚度比基部的厚度薄。凿密部具有折点,该折点为与靠近基部的部分及靠近后端的部分的各部分相比厚度大幅变化的点、或在靠近基部的部分与靠近后端的部分之间厚度的变化程度发生变化的点。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
关于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因此,根据该气体传感器,凿密部的厚度以折点为界而发生变化,在凿密时,凿密部容易在折点处折曲,因此,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够控制凿密部折曲的位置。其结果,根据该气体传感器,能够抑制凿密部的横向鼓起,从而能够使凿密形状稳定。即,根据该气体传感器,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关于上述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可以具有趋向基部而厚度逐渐变厚的锥形结构。根据该气体传感器,能够充分确保比折点更靠基部的部分的强度。其结果,即便从上方对凿密部进行按压,也能实现稳定的凿密形状。
关于上述凿密部,比折点更靠后端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在任意部分均大致相同。
上述凿密部的厚度可以为0.68mm以下。
上述凿密部中的与基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厚度设为L1、且上述凿密部中的最后端的部分的厚度设为L2时,可以设为L2<0.54L1这一关系成立。
关于凿密部,可以在周向上的一部分形成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2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决定装置、决定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卷绕机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