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0004.8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2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莉;王思雨;东莎莎;马井喜;杨柳;王天宇;侯聚敏;孙茂成;吴淑清;阮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06 | 分类号: | B01J20/06;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梁成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卫***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甲醛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适用于甲醛的脱除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纳米晶材料,通过利用纳米晶材料特有的可通过光或电磁波照射的性质,在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在冷链运输环境中,对残留在水产及生鲜肉类中的甲醛有更好的吸附和消解作用,这种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和性质稳定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甲醛的脱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国家明令禁止用甲醛加工食品,但在水产养殖,水产及生鲜肉类的运输及保存过程中仍存在使用甲醛的情况。甲醛对于人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如何处理水产及生鲜肉类中的甲醛残留就至关重要。
目前所报道的去除甲醛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应用于食品中的甲醛处理方式更是有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纳米晶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纳米晶原料与碱性沉淀剂、柠檬酸、乙二胺在室温下混合,加入到50~2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5~20min;
步骤S2:将步骤S1所得液体放入高压反应釜中,密闭,加热到150~200℃,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S3:将步骤S2得到的悬浊液进行离心,离心后所得沉淀用乙醇洗3次,在60℃下干燥,获得纳米粒子。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晶材料为Fe3O4、TiO2、MgO、ZnO、SnO2、MoO3和WO3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碱性沉淀剂为氢氧化钠、氨水和尿素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搅拌速度为200~600r/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加热到150~200℃,保持4~24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干燥时间为2~12h。
进一步的,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晶材料在冷链运输环境中吸附和消解残留在水产及生鲜肉类中甲醛的应用,所述纳米晶材料在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用于除甲醛的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合成具有近、中红外等离激元共振的氧化物纳米晶半导体材料,利用其特有的可通过光或电磁波照射的性质,在纳米粒子的表面产生等离激元共振现象,在冷链运输环境中,对残留在水产及生鲜肉类中的甲醛有更好的吸附和消解作用,这种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和性质稳定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大学,未经长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00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