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19337.9 | 申请日: | 202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4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明;邰德龙;贾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7/06 | 分类号: | B28C7/06;B01D4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002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双卧轴 混凝土 搅拌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节能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搅拌装置领域,其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驱动组件设置在筒体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联动部,驱动部设置在进料口处,联动部设置在筒体上,联动部一端与驱动部连接、另一端与喷淋组件连接,驱动部通过联动部控制喷淋组件向进料口喷洒水雾。本申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飘散出筒体的物料喷洒水雾,使得物料的损耗减小,同时喷淋组件的使用不易产生额外的能耗,从而使得此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搅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双卧轴混凝土搅拌机主要用于各种粉状物的拌合,其骨料可以是湿粉煤灰、电石泥、磷石膏、砂石、炉渣等。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粉状物放入搅拌机中时,粉状物与搅拌机的搅拌筒体相接触后,易发生扬尘的现象,此时操作人员同时使用水泵或压力泵控制喷淋组件对四处飘散的粉状物喷洒水雾,以降低粉状物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喷淋组件的使用通常需要使用额外的动力源对其进行驱动,长期使用易产生大量的额外能耗,从而导致此设备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节约喷淋组件的能耗,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能双卧轴混凝土搅拌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双卧轴搅拌装置,包括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筒体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联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进料口处,所述联动部设置在筒体上,所述联动部一端与驱动部连接、另一端与喷淋组件连接,所述驱动部通过联动部控制喷淋组件向进料口喷洒水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时,操作人员将物料从进料口倒入筒体内,当物料与驱动部相接触时,在物料的重力作用下驱动部启动,驱动部带动联动部启动,联动部使得喷淋组件启动,对物料放入时飘散的水泥颗粒喷洒水雾,使得水泥颗粒不易四处飘散,使得水泥的损耗率降低,同时利用放入物料时的重力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得此设备不易需要借助额外的动力源实现喷洒水雾的功能,从而使得此设备在节省水泥损耗的同时也能实现节能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转轴和若干块驱动板,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口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板沿第一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驱动板沿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第一转轴延伸出进料口并与联动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将物料从出料口放入时,物料与驱动板相接触,在物料的重力作用下,驱动板转动,驱动板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联动部启动,联动部带动喷淋组件对进料口处喷洒水雾,以实现对飘散出进料口的物料进行混合,降低了物料的损耗,且为喷洒水雾提供了便利,同时利用了物料放入时的重力势能,使得此喷淋组件不易产生额外的能耗,从而使得此搅拌装置在减少物料损耗的同时起到节能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联动部包括扇叶、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位于出料口外的一端,所述筒体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驱动轮外侧啮合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从动轮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上,所述扇叶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
所述扇叶远离的第一支架的一侧相对设有第一压力管,所述第一压力管远离扇叶的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一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水源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与喷淋组件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华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9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