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合支付的码牌交易处理方法和码牌交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8364.4 | 申请日: | 202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晴;栗浩然;高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联客(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F9/54;G06K9/62;G06F16/2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丽娜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聚合 支付 交易 处理 方法 交易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合支付的码牌交易处理方法和码牌交易系统,该方法包括:聚合扫码设备根据交易类型进行扫码支付;如果交易类型为聚合码交易或动态码交易,聚合支付子系统向聚合扫码设备异步返回扫码支付结果;如果交易类型为被扫交易,聚合支付子系统向聚合扫码设备同步返回所述扫码支付结果;聚合扫码设备将返回的扫码支付的订单号与本地存储的订单号信息进行鉴权,对已处理的订单号进行忽略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实现了向聚合扫码设备异步返回扫码支付结果的功能,对于支付订单异步结果通知多种方式的及时获取,减少了聚合扫码设备订单结果的等待时长,提供了支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支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聚合支付的码牌交易处理方法和码牌交易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手持设备等各种智能终端,像个人计算机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即应用(Application,App)软件,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的接入。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在沟通、社交、娱乐等活动中越来越依赖于App软件,例如iphone、安卓等系统的应用软件。
国际互联网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家庭,其功能也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手段。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既降低了成本,也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电子商务技术从而得以发展,使其逐步成为了互联网应用的最大热点。为适应电子商务这一市场潮流,电子支付随之发展起来。
电子支付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把支付信息通过信息网络安全的传送到银行或相应的处理机构,用来实现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的行为。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商家采用电子支付系统,尤其是在智能手机进行电子支付。但是,目前的支付通道系统一般是银行提供的电子银行系统,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用户和客户可能需要安装和支持多种银行的支付,而目前市面上银行系统非常多,所以对用户和客户而言,太多的支付通道系统既复杂,又难以记住所有支付通道系统的密码。因此,目前较多使用的是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依托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借助银行、非银行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差错处理服务”、“金融服务引导”、“会员账号服务”、“作业流程软件服务”、“运行维护服务”、“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线上支付渠道也越来越多,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因此,商户需要摆放各种线上支付渠道对应的收款二维码以供消费者扫码支付,较为不便。然而,聚合支付服务商通过聚合支付将多种线上支付渠道聚合起来,只需要一个收款二维码就能供消费者以任意一种线上支付渠道进行扫码支付,可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支付需求,方便商户的同时也沉淀并整合商户在不同渠道间的交易数据。
随着聚合支付系统的普及,扫码支付行为越来越多。商户在使用扫码支付时主要依靠消费者提供的支付成功页面判断是否支付成功,商户获知消息存在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聚合支付的码牌交易处理方法和码牌交易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聚合支付的码牌交易处理方法,包括:
聚合支付子系统接收聚合扫码设备的设备信息的批量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联客(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网联客(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8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